[发明专利]一种防倒影膜和车载触膜屏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96147.4 | 申请日: | 2018-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85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军;方莹;胡亚云;阮鹿昌;姬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18 | 分类号: | G02B5/18;G02B1/10;G02B1/18;G02B1/11;G09F9/35;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21514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倒影 车载 触膜屏 | ||
为了解决汽车在光线昏暗时容易在前挡风玻璃上形成倒影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倒影膜和车载触摸屏,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材、光栅结构层、第二基材及光学透明胶;所述光栅结构层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棱柱,所述棱柱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所述棱柱的顶点抵触第一基材,所述防倒影膜自内向外透光的可视角度不大于偏离垂直出射方向的30度。利用光栅结构,使通过触摸屏向上方发射出的光线角度范围为60°内,60°以外的光线被截止,无法通过车载触摸屏射到挡风玻璃进而反射入人眼,从而抑制倒影的产生,达到消除倒影的目的,提高夜间驾驶或经过隧道时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触控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倒影膜和车载触控屏。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进入千家万户。为了用车方便和使用的舒适性,绝大多数用户要求汽车装设触摸屏,即车载触摸屏,其主要包括车载导航、中控台、影像、娱乐等。然而,车载触摸屏在工作时,显示模组发射出的光各个方向都存在,产生的光影会反射到前挡风玻璃上产生反光倒影,干扰驾驶者的视线,如图1所示。特别是晚上、阴天或外界光线不好时,这些倒影更严重,同时,贺驶员在长时间的驾驶过程中产生劳累、视力下降,这样倒影更容易使驾驶员的视线产生错觉,带来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汽车行驶过程中,人眼前方水平视线与人眼观察车载触摸屏视线之间存在一个向下视角,如图2所示。人眼向下视角越大时,前方视线距离越近,如图3所示。当人眼向下视角超过30°时,前方视线距离在30m以下,驾驶者没有足够的观察距离,行驶过程中容易产生交通事故。因此,日本汽车工业协会规定人眼向下观察车载触摸屏时向下视角要控制在30°以内以保证足够的前方视线距离。
为了符合人眼向下视角小于30°,目前常用的技术是将车载触摸显示屏安装在更高的位置,但车载触摸屏的位置越高,所产生的倒影图像大小更大,将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如图4所示,车载触摸屏在A位置形成的反射成像的大小比在B和C位置形成的图像要大。因此,保证人眼向下视角在30°以内且能够防倒影是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倒影膜,利用光栅结构,使具有防倒影膜的触摸显示屏向外发射的光线沿各方向与轴线的夹角均为30°以内(如图5所示),其中,轴线垂直于触摸屏所在平面,即触摸屏自内向外透光的可视角度不大于偏离垂直出射方向的30°,偏离垂直出射方向的30°以外的光线被截止,无法通过车载触摸屏射到挡风玻璃进而反射入人眼,从而抑制倒影的产生,达到消除倒影的目的,提高夜间驾驶或经过隧道时的安全性。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倒影膜,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材、光栅结构层、第二基材及光学透明胶;所述光栅结构层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棱柱,所述棱柱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所述棱柱的顶点抵触第一基材,所述防倒影膜自内向外透光的可视角度不大于偏离垂直出射方向的30°。
光栅结构截止偏离垂直出射方向的30°以外光线范围的光线,使其透过率极低,无法在前挡风玻璃上形成倒影,从而达到消除倒影的目的。此外,无需将触摸屏位置调高,即可保证人眼向下视角在30°以内,给驾驶员留下30m以上的安全距离,减小安全隐患。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光栅结构层面向第二基材的一面为平滑面,每相邻两棱柱间设有一折射槽。
光线通过光栅结构层上的折射槽射出,在折射槽上发生折射,若干条折射光线从不同方向同时射入用户眼部,使经过防倒影膜向外发射的光线不大于偏离垂直出射方向的30°,偏离垂直出射方向的30°以外的光线无法通过车载触摸屏在挡风玻璃上形成倒影,使得驾驶员的向下视角在30°以内时不受倒影干扰。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棱柱沿排列方向的底面长为10-30nm。。
通过将棱柱沿排列方向的底面长设置在一定范围使得光线依预期折射一定角度,确保从防倒影膜向外发射出的光线在偏离垂直出射方向的30°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961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基于多尺度池化的白细胞识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