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服务器数据传输稳定性的系统及服务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95892.7 | 申请日: | 2018-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9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岳远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40 | 分类号: | G06F13/40;G06F1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450018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时钟缓冲器 时钟信号 传输稳定性 服务器数据 时钟模式 输出端 输入端 透传 硬盘 服务器 时钟发生模块 时钟信号发送 信号传输过程 参考时钟 输出时钟 输入时钟 数据传输 选择模块 预设频率 运行模式 采集 发送 传递 申请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服务器数据传输稳定性的系统及服务器,包括时钟发生模块,用于生成预设频率的时钟信号并将时钟信号发送至CPU和时钟缓冲器;运行模式选择模块,用于将时钟缓冲器的时钟模式调整为bypass模式;时钟缓冲器,用于将时钟信号从时钟缓冲器的输入端透传至时钟缓冲器的输出端并发送至NVMe硬盘。本申请将时钟缓冲器的时钟模式调整为bypass模式,使得时钟缓冲器在接收到时钟信号后会将时钟信号从其输入端直接透传至其输出端,保证了时钟缓冲器的输入时钟和输出时钟完全一致,也即CPU和NVMe硬盘的参考时钟完全一致,确保了信号传输过程中数据的正确采集和传递,使得数据传输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服务器数据传输稳定性的系统及服务器。
背景技术
服务器系统中,为了追求更高的性能、更快的存储和计算速度,通常使用支持PCIe(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高速串行总线)协议的NVMe(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非易失性内存主机控制器接口规范)硬盘。由于PCIe信号是高速信号,在走线长度上有特殊的要求,走的距离不能太远。但通常情况下NVMe硬盘链路都会经过板端走线、线缆然后到NVMe硬盘,链路距离都较长,信号衰减比较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存储链路上增加了一个用于增强信号驱动能力的retimer芯片,还相适应地增加了一个时钟缓冲器,retimer芯片和时钟缓冲器位于retimer板卡上。CPU和NVMe硬盘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所参考的时钟是时钟发生模块发出的时钟信号,该时钟信号发出后直接给到CPU和retimer板卡上的时钟缓冲器,经过时钟缓冲器之后时钟被分为两部分,分别进入retimer芯片及NVMe硬盘,这样,在CPU和NVMe硬盘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CPU参考的时钟是时钟缓冲器的输入,NVMe硬盘参考的时钟是时钟缓冲器的输出,如果输入和输出时钟不一致,则会导致数据传输时出现异常,长期累积会引发掉盘或宕机故障。
因此,如何保证时钟缓冲器的输入时钟和输出时钟高度一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服务器数据传输稳定性的系统及服务器,确保了信号传输过程中数据的正确采集和传递,使得数据传输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服务器数据传输稳定性的系统,包括:
时钟发生模块,用于生成预设频率的时钟信号并将所述时钟信号发送至CPU和时钟缓冲器;
输出端与所述时钟缓冲器的时钟模式控制端连接的运行模式选择模块,用于将所述时钟缓冲器的时钟模式调整为bypass模式;
输入端与所述时钟发生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NVMe硬盘连接的所述时钟缓冲器,用于将所述时钟信号从所述时钟缓冲器的输入端透传至所述时钟缓冲器的输出端并发送至所述NVMe硬盘。
优选地,所述时钟发生模块为南桥。
优选地,所述预设频率为100Hz。
优选地,所述时钟缓冲器为型号为9DB833的时钟缓冲器;
所述运行模式选择模块包括下拉电阻,所述下拉电阻的第一端接地,所述下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时钟缓冲器的运行模式选择引脚连接;
所述下拉电阻的阻值小于预设值。
优选地,所述下拉电阻的阻值为4.7k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CPU、NVMe硬盘,还包括如上述所述的提高服务器数据传输稳定性的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958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