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位牙仿生三维支架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95349.7 | 申请日: | 2018-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10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封小霞;刘传霞;李宇;赵志河;王慧明;施洁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C8/02 | 分类号: | A61C8/02;A61C8/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0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位 仿生 三维 支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脱位牙仿生三维支架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组织工程支架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该支架膜由内膜和外膜双层膜结构构成,所述内膜为多孔的电纺丝间隙内填充胶原的胶原‑电纺复合膜,所述外膜为胶原构成的胶原膜。通过电纺技术和冷冻干燥技术形成个体化的粘附牙齿的仿生三维支架膜,应用该膜可减少了脱位牙再植后发生根黏连及牙根吸收的概率,为脱位牙的治疗带来了质的改变,有望早日在临床中实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组织工程支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脱位牙治疗的仿生三维支架材料。
背景技术
据报道,全球因交通事故等各种原因导致的牙外伤发生率高达30%,牙外伤包括牙周膜损伤、牙脱位,牙体硬组织损伤及牙折等类型。其中,最严重的为完全性牙脱位,其发生率为1%-16%,其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发音,甚至外貌及心理等方面。
脱位牙再植后,预后效果差,往往导致牙根吸收及根骨粘连。脱位牙表面的牙周膜细胞比较脆弱,维持其活力难。处于干燥环境15分钟后,脱位牙根面的牙周膜前体细胞及干细胞不可逆的失去向成纤维方向分化的功能;30分钟后,牙根面的牙周膜细胞开始坏死。尽管近几年,许多科学工作者尝试用各种保存液保持脱位牙牙周膜细胞活力 ,但不论哪种保存液,脱位牙离体超过1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再植效果差。当牙齿脱离牙槽窝后,牙周膜断裂,残留在脱位牙根表面的牙周膜由三维变成二维,丧失了支架膜的作用,多年来学者们尝试通过保护牙根表面残留的活细胞促进牙周膜再生,但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脱位牙再植成为本领域的一大难题。
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在组织工程手段对牙周炎的治疗作用,脱位牙的组织工程治疗研究极少,其研究瓶颈在于脱位牙牙周组织的仿生支架材料,在琳琅满目的生物材料中,哪种材料具备能够引导并有利于向牙周膜方向再生作用且不发生牙根吸收和根骨粘连呢,目前还未见相关报道。此外,这些材料如何能粘附到牙齿表面也是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脱位牙仿生三维支架膜及其制备方法,旨在为脱位牙的治疗提供组织工程手段,为脱位牙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脱位牙仿生三维支架膜,其特征在于:该支架膜由内膜和外膜双层膜结构构成,所述内膜为多孔的电纺丝间隙内填充胶原的胶原-电纺复合膜,所述外膜为胶原构成的胶原膜。
所述的一种脱位牙仿生三维支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膜厚度为20-80μm,外膜厚度为80-250μm;作为优选,所述内膜厚度为30-50μm,外膜厚度为100-150μm。
所述的一种脱位牙仿生三维支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纺丝为PLGA电纺丝。
所述的一种脱位牙仿生三维支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原为Ⅰ型胶原。
所述的一种脱位牙仿生三维支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LGA电纺丝其纺丝液为质量体积浓度为10%的PLGA六氟异丙醇溶液。
一种脱位牙仿生三维支架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牙齿;
步骤二:制备电纺膜:电纺膜厚度为30-50μm,通过电纺技术将PLGA电纺丝直接喷射到牙齿根部表面形成粘附在牙齿上的电纺膜;或通过电纺技术将PLGA电纺丝喷射到铺设有锡箔纸的收集辊上形成电纺膜,然后将电纺膜包裹在牙齿根部;
步骤三:获取牙齿硅橡胶阴模:将厚度为100-150μm的薄膜裹电纺膜的表面,制备硅橡胶阴模;
步骤四:在0-8°C的温度条件下条件下,将酸性的6mg/mlⅠ型胶原溶液调成中性的5mg/ml胶原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953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牙根用牙种植体及种植牙
- 下一篇:一种数字化口腔修复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