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替位掺杂WO3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94263.2 | 申请日: | 2018-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1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周阳;钟盛文;尹艳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90 | 分类号: | H01M4/90;H01M4/92 |
代理公司: | 南宁新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9 | 代理人: | 但玉梅 |
地址: | 34269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掺杂 制备前驱体 中间相材料 电催化剂 催化剂 氧化动力学过程 去离子水洗涤 导电性 非金属掺杂 非金属原子 真空干燥箱 催化效率 电子结构 孔道结构 悬浮液 质子 甲醇 水中 微球 煅烧 过滤 微观 调控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替位掺杂WO3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前驱体:b)制备前驱体‑煅烧;c)制备中间相材料‑非金属掺杂;d)把已经制备好的中间相材料b‑WO3微球和适量的H2PtCl6一起分散到50ml水中形成悬浮液;进行剧烈的搅拌下,然后把新制的NaBH4溶液逐滴的加入到上述溶液中,边滴边搅拌,然后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真空干燥箱干燥,得到替位掺杂Pt/b‑WO3催化剂。本发明针对目前WO3作为DMFC催化剂的载体存在导电性差的缺点,通过非金属原子替位掺杂方式调控WO3的电子结构,同时形成可促进质子嵌脱的微观孔道结构,从而达到加快甲醇氧化动力学过程的目的,提高催化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催化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替位掺杂WO3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具有运行温度低、能量密度高、液体燃料易封装携带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汽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DMFC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有一些距离,主要是因为Pt基阳极催化剂仍然存在甲醇氧化动力学缓慢、贵金属易中毒和碳载体易氧化等缺点。自从1969年Hobbs和Tseung教授首次报道Pt和WO3之间存在氢溢流效应和双功能作用机理以来,WO3作为一种能够替代炭黑的催化材料而被广泛研究。作为DMFC催化剂的载体,WO3必须具备较大的比表面积、适当的孔径分布、较高的导电率和稳定性。然而WO3属于n型半导体材料,室温下禁带宽度(Eg)大约为2.6eV,较差的电子传输能力必定会影响其电催化性能。因此,寻找催化性能更为优异的WO3载体材料仍然是DMFC催化剂研究的热点。
三氧化钨(WO3)具有类似于ABO3型钙钛矿的晶体结构(图1),即整个晶体由钨氧八面体结构单元通过共用顶角氧原子堆积而成,相邻八面体之间形成六元、四元或三元环孔道。钨氧八面体所围成的孔道结构对甲醇氧化动力学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即甲醇在Pt上解离吸附的氢可以扩散转移到WO3孔道中,释放出Pt活性中心,从而加快甲醇氧化反应过程中的脱氢反应步骤。非化学计量比氧化钨(WOx)晶体中存在氧空位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能带隙和提高其导电率,还为催化反应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尤其在WO2分子中存在强烈的金属-金属键作用,使其具有类似于金属的导电性质。如孙春文教授课题组报道了Pt/WO2.72纳米棒对甲醇表现出很好的电催化性能;申请人采用原位还原技术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WO2/WO3微球,具有导电性能的WO2修饰添加能加快电催化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速率,从而提高了对甲醇电催化氧化活性。虽然WO3表面化学缺陷的控制能够优化其电催化活性,但是钨氧八面体连接方式由共用顶角氧向共用棱边转变,导致多元环围成的孔道结构逐渐消失(图2),而孔道结构在甲醇电催化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WO3能带隙变窄的同时保持其孔道结构不变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替位掺杂WO3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针对目前WO3作为DMFC催化剂的载体存在导电性差的缺点,提出一种通过非金属原子替位掺杂方式调控WO3的电子结构,同时形成可促进质子嵌脱的微观孔道结构,从而达到加快甲醇氧化动力学过程的目的,提高催化效率(图3)。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理工大学,未经江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942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