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面载具主动警示光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294050.X | 申请日: | 2018-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4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 发明(设计)人: | 郝鹏宇;于会;高晓琼;王学勇;付高生;翟佳宇;郭小星;史旭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航计算通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0Q1/52 | 分类号: | B60Q1/5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周恒 |
| 地址: | 10007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载具 警示 安全技术领域 光源控制系统 交通安全问题 主动警示系统 安全功能 车辆交通 大型车辆 地面交通 光源成像 光源系统 警示区域 敏感区域 周边路面 主动标识 主动预警 被动性 光形状 警示光 成形 光源 交通事故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面载具主动警示方法,属于地面交通领域的安全技术领域。为解决目前大型车辆主动预警功效不足所带来的被动交通安全问题,本发明方法基于主动警示系统来实施,该系统包括:光源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光源成形以及光源成像边界。光源系统,用于产生光形状主动警示区域。该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大型地面载具根据具体状态主动标识载具周边路面危险敏感区域。对周边行人实现主动警示,从而增强车辆交通安全功能,避免被动性的交通事故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面交通领域的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面载具主动警示光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10万人,其中行人误入车辆周遭危险区域发生事故的案例时有发生。目前针对地面载具的交通安全手段主要有:用于主动发现载具周遭环境情况的后视镜以及补盲镜,用于主动警示载具周遭行人的发声系统。该类手段建立在人工可靠的基础上,需要驾驶员首先完成对载具周遭环境的识别,然后再进一步通过鸣喇叭等方式对行人进行警示。车辆对于交通活动参与者行人发出的警示属于被动警示,在司机未尽责的情景下不能对行人产生有效警示。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车辆警示主要依靠司机通过后视镜以及补盲镜进行主动发现,并通过鸣笛,语音等方式提醒路人。在路人误入载具周遭危险区域而驾驶员又没有发现的情况下极易发生事故,因此如何针对该场景增加载具对周遭行人的主动警示,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面载具主动警示光方法,所述方法基于主动警示系统来实施,该系统包括:主动警示光源系统模块和光源控制系统模块;
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由主动警示光源系统模块产生主动警示光,标识危险区域;
步骤2:由光源控制系统模块控制主动警示光源系统模块所产生的主动警示光所成像的边界形状。
其中,所述主动警示光源系统模块包括:电源模块、成像可控光源模块;
所述步骤1中包括:
步骤11:由电源模块进行稳定条件的电能能源供应与保障;
步骤12:由成像可控光源模块接收电源模块的供电,在光源控制系统模块的控制下,发出经路面反射人眼可见的光线来作为主动警示光。
其中,所述主动警示光源系统模块包括:电源模块、成像可控光源模块;
所述步骤1中包括:
步骤11’:由电源模块进行稳定条件的电能能源供应与保障;
步骤12’:由成像可控光源模块接收电源模块的供电,在光源控制系统模块的控制下,发出光线作为主动警示光,通过空气成像技术,在近地空气中形成可识别的区域。
其中,所述光源控制系统模块包括:载具状态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模块、载具环境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模块、智能决策分析模块、嵌入式控制系统模块;
所述步骤2包括:
步骤21:由载具状态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模块采集载具本身的运行状态参数;
步骤22:由载具环境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模块采集载具所处环境的相关参数;
步骤23:由智能决策分析模块根据载具本身的运行状态参数以及载具所处环境的相关参数,生成光源成像边界控制策略;
步骤24:由嵌入式控制系统模块根据智能决策分析模块产生的光源成像边界控制策略,控制成像可控光源模块进行成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航计算通讯研究所,未经北京京航计算通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940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