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化硅MOSFE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90910.2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9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邵锦文;侯同晓;孙致祥;贾仁需;元磊;张秋洁;刘学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皇岛京河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423;H01L21/04 |
代理公司: | 西安嘉思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0 | 代理人: | 张晓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秦皇岛市市辖区经***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栅氧化层 沟道 碳化硅MOSFET 源极 边缘位置 依次层叠 多晶硅 隔离槽 漏极 制备 对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化硅MOSFET器件,由下向上依次层叠设置的漏极、N型SiC衬底层、N型漂移层;JFET区、沟道、P阱,依次位于N型漂移层上,且另一边关于JFET区对称,P阱的厚度小于所述沟道的厚度;P型接触区、N型接触区,均位于P阱上,P型接触区位于P阱上的边缘位置,P型接触区、N型接触区和沟道依次接触;源极,位于p型接触区和部分N型接触区上;第一SiO2栅氧化层,位于部分N型接触区和沟道上;隔离槽,位于N型接触区上,且位于源极和第一SiO2栅氧化层之间;第二SiO2栅氧化层,位于JFET区上;多晶硅,位于第一SiO2栅氧化层和第二SiO2栅氧化层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化硅半导体器件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化硅MOSFE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化硅(SiC)具有优良的物理和电学特性,具有宽禁带、高热导率、高击穿场强、高饱和电子漂移速率以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极强的抗辐照能力和机械强度等优点。因此,SiC成为研制高温、大功率、高频功率器件的理想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SiC可以通过热氧化生成二氧化硅,因此能够利用SiC材料制备低导通电阻,高开关速度的MOSFET器件。
碳化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碳化硅功率器件。对于一种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功率器件,需要有足够高的耐压能力,承受高压主电路通断。同时,要有尽量低的导通电阻,降低器件工作损耗,达到高效、环保和节能的要求。
现有工艺主要是通过减小JFET区宽度并增大P阱区掺杂浓度和结深,来制备碳化硅功率MOSFET器件,一方面增大了器件导通电阻,另一方面需采用高能高剂量铝离子注入,增大了工艺难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明名称。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碳化硅MOSFET器件,由下向上依次层叠设置的漏极1、N型SiC衬底层2、N型漂移层;
JFET区5、沟道6、P阱7,依次位于所述N型漂移层上,所述P阱7的厚度小于所述沟道6的厚度;
P型接触区8、N型接触区9,均位于所述P阱7上,且所述P型接触区8位于所述P阱7上的边缘位置,所述P型接触区8、所述N型接触区9和所述沟道6,依次接触;
源极10,位于所述P型接触区8和部分所述N型接触区9上;
第一SiO2栅氧化层11,位于部分所述N型接触区9和所述沟道6上;
隔离槽14,位于所述N型接触区9上,且位于所述源极10和所述第一SiO2栅氧化层11之间;
第二SiO2栅氧化层12,位于所述JFET区5上;
多晶硅13,位于所述第一SiO2栅氧化层11和所述第二SiO2栅氧化层12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N型漂移层包括缓冲层3和N型外延层4,其中,所述N型漂移层厚度为10~13μm、氮离子掺杂浓度为1×1015cm-3~9×1015cm-3。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阱7深度为0.5~0.8μm、掺杂浓度为1×1018cm-3~5×1018c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皇岛京河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秦皇岛京河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909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