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5-氨基乙酰丙酸高产菌株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87908.X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24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郑平;陈久洲;孙际宾;饶德明;朱成超;潘丹丹;周文娟;马延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P13/00;C12N15/70;C12N15/77;C12R1/19;C12R1/1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崔佳佳;徐迅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基 乙酰 丙酸 高产 菌株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提高5-氨基乙酰丙酸生产菌株的5-氨基乙酰丙酸产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增强所述菌株的抗氧化能力和共表达5-氨基乙酰丙酸合成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步骤;
增强所述菌株的抗氧化能力是指增强所述菌株中抗氧化相关蛋白的活性;
所述抗氧化相关蛋白是源自大肠杆菌的过氧化氢酶I、过氧化氢酶II、烷基过氧化物酶、谷氧还蛋白I、硫氧还蛋白II、蛋氨酸亚砜还原酶A、超氧化物歧化酶,或源自谷氨酸棒状杆菌中的过氧化氢酶、分支硫醇过氧化物酶、分支硫醇还原酶、分支硫醇氧化还原蛋白和硫氧还蛋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化相关蛋白是如SEQ ID No. 35、SEQ ID No. 36、SEQ ID No. 45所示的过氧化氢酶,如SEQ ID No. 37、SEQ ID No. 38所示的烷基过氧化物酶,如SEQ ID No. 42、SEQ ID No. 43、SEQ ID No. 44所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如SEQ ID No. 39所示的谷氧还蛋白I,如SEQ ID No. 40、SEQ ID No. 49所示的硫氧还蛋白,如SEQ ID No. 46所示的分支硫醇过氧化物酶,如SEQ ID No. 47所示的分支硫醇还原酶,如SEQ ID No. 48所示的分支硫醇氧化还原蛋白,如SEQ ID No. 41所示的蛋氨酸亚砜还原酶A。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5-氨基乙酰丙酸生产菌株本身具有5-氨基乙酰丙酸合成能力或是5-氨基乙酰丙酸高产菌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构建方法还包括强化5-氨基乙酰丙酸合成途径或引入外源性5-氨基乙酰丙酸合成途径;所述5-氨基乙酰丙酸合成途径是指谷氨酰-tRNA合成酶、谷氨酰-tRNA还原酶或谷氨酸-1-半醛氨基转移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构建方法还包括增强丙酮酸羧化酶的活性。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为大肠杆菌 (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为大肠杆菌或谷氨酸棒状杆菌。
8. 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的摇瓶5-氨基乙酰丙酸产量高于5.6 g/L。
9.一种构建5-氨基乙酰丙酸高产菌株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增强所述菌株的抗氧化能力和共表达5-氨基乙酰丙酸合成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步骤;
增强所述菌株的抗氧化能力是指增强所述菌株中抗氧化相关蛋白的活性;
所述抗氧化相关蛋白是源自大肠杆菌的过氧化氢酶I、过氧化氢酶II、烷基过氧化物酶、谷氧还蛋白I、硫氧还蛋白II、蛋氨酸亚砜还原酶A、超氧化物歧化酶,或源自谷氨酸棒状杆菌中的过氧化氢酶、分支硫醇过氧化物酶、分支硫醇还原酶、分支硫醇氧化还原蛋白和硫氧还蛋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构建方法还包括强化5-氨基乙酰丙酸合成途径或引入外源性5-氨基乙酰丙酸合成途径;所述5-氨基乙酰丙酸合成途径是指谷氨酰-tRNA合成酶、谷氨酰-tRNA还原酶或谷氨酸-1-半醛氨基转移酶。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构建方法还包括增强丙酮酸羧化酶的活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790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