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倾斜船台船舶下水手动操作锚脱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287525.2 | 申请日: | 2018-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86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晶;贺文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3C3/00 | 分类号: | B63C3/00;B63B21/5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周涛 |
| 地址: | 20012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倾斜 船台 船舶 下水 手动 操作 脱钩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倾斜船台船舶下水手动操作锚脱钩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架、搭钩、主钩、底座、操纵部,所述固定架上横向设置有第一轴杆,所述主钩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轴杆上,所述主钩的第二端能够绕所述第一轴杆旋转,所述固定架上横向设置有第二轴杆,所述搭钩的中部铰接在所述第二轴杆上,所述搭钩的第一端、第二端均能够绕所述第二轴杆旋转,所述搭钩的第一端、所述主钩的第一端为钩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用于倾斜船台船舶下水时,抛锚装置完整性未达到安全使用标准前提下,临时手动操作锚脱钩装置。该装置使用简单,使用位置灵活,安装和拆卸也十分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倾斜船台船舶下水手动操作锚脱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现代造船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在追求效率和造船周期利用率最大化的过程中,在一般施工过程中又是会利用船上自带的设备设施进行辅助施工,比如船舶在码头系泊时基本都是使用船用导缆孔和带缆桩,而船舶施工的过程中各个系统的完整性并不与造船周期中的重要节点一致,很多系统设备的调试过程周期较长,在船用设备未调试正常的情况下无法使用船用设备,只能使用船厂临时设备替代。
在倾斜船台船舶下水过程中,主船体全部下水之后为了快速停止船体由于惯性继续倒车滑行,一般会利用抛锚来减速。如果利用船上自带的抛锚设备来完成该项下水过程的减速作业,那么就需要涉及下水过程中的所有相关的锚系设备调试完工。但是一般在船舶建造过程中,设备的调试是比较滞后的,主要的调试周期集中在码头阶段,因此需要一套临时的抛锚装置来解决下水过程中的抛锚作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倾斜船台船舶下水手动操作锚脱钩装置,本发明主要用于用于倾斜船台船舶下水时,船舶自带的抛锚装置完整性未达到安全使用标准前提下,临时手动操作锚脱钩来完成下水过程中使主船体快速降速这一过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倾斜船台船舶下水手动操作锚脱钩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架、搭钩、主钩、底座、操纵部,所述固定架上横向设置有第一轴杆,所述主钩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轴杆上,所述主钩的第二端能够绕所述第一轴杆旋转,所述固定架上横向设置有第二轴杆,所述搭钩的中部铰接在所述第二轴杆上,所述搭钩的第一端、第二端均能够绕所述第二轴杆旋转,所述搭钩的第一端、所述主钩的第一端为钩形,且所述装置处于锁闭状态时,所述搭钩的第一端与所述主钩的第一端互相抵靠,所述固定架上纵向设置有第三轴杆,所述操纵部的中部铰接在所述第三轴杆上,所述操纵部的一侧包括操纵杆,所述操纵杆能够绕所述第三轴杆旋转,所述操纵部的另一侧包括凹槽,所述凹槽能够绕所述第三轴杆旋转,所述凹槽中容置所述搭钩的第二端,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主钩的第一端的末尾与所述搭钩的第一端的末尾相互配合,所述搭钩的第一端的末尾自底部包住所述主钩的第一端的末尾。
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操纵部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直径相等,当所述装置处于锁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共轴,通过插销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锁紧所述装置。
所述插销通过绳索连接在所述操纵杆上。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三通孔。
所述第三通孔中串联有第一钢丝绳,所述第一钢丝绳挂在卸扣上,所述卸扣固定在船体上。
所述底座焊接在船体上。
所述主钩、搭钩采用高强度钢制成。
一种倾斜船台船舶下水手动操作锚脱钩的方法,基于所述的倾斜船台船舶下水手动操作锚脱钩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船舶下水的实际工况,确定所述装置的安装位置;
S2固定所述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75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