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锆陶瓷骨植入假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85544.1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59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吴梦飞;曹玉超;李敏杰;张云龙;张纪锋;梁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安颂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7/10 | 分类号: | A61L27/10;C04B35/48;C04B35/622;C04B35/626;A61L2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进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锆 陶瓷 植入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氧化锆陶瓷骨植入假体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为:将氧化锆粉、稳定剂A和硅溶胶混合研磨,得到浆料;以氧化锆粉的重量为基准;稳定剂A为氧化钇和氧化镱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向浆料中加入溶剂,混匀,喷雾干燥,得到微粒;将所述微粒置于模具中,于150~500MPa下冷等成型,得到生坯;将生坯在700~1200℃预烧,得到素坯;将素坯在微波烧结炉中于900~1500℃保温0.2~2h烧结,得到氧化锆陶瓷;将氧化锆陶瓷进行加工后,即得氧化锆陶瓷骨植入假体。本发明采用掺入Y/Yb及硅溶胶、预烧与微波烧结相结合的手段,改善了氧化锆陶瓷骨植入假体的晶粒尺寸、致密度、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和抗水热老化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氧化锆陶瓷骨植入假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锆(ZrO2)化学性质不活泼,具有高熔点、高折射率、低热膨胀系数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等特性,广泛应用于耐火材料、结构陶瓷、生物陶瓷以及电子功能陶瓷等领域。氧化锆具有三种晶型:单斜相,密度为5.65g/cm3,稳定温度低于1100℃;四方相,密度为6.10g/cm3,稳定温度范围为1100~2300℃;立方相,密度为6.27g/cm3,稳定温度高于2300℃。故常温下,氧化锆以单斜相形式存在。
氧化锆在烧结过程中,会发生单斜相四方相转变,产生3~5%的体积变化量,使得纯氧化锆制品碎裂而失去价值。为避免氧化锆发生相变,常采用在氧化锆中掺杂特定的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钇(Y2O3)、氧化钙(CaO)、氧化镁(MgO)或氧化铈(CeO2)等的方式来稳定氧化锆。但是在水蒸气存在的环境中,氧化锆在室温下就能自发地产生相变,从四方相转变为单斜相,降低氧化锆陶瓷性能,这种过程被称为“水热老化”。水热老化会降低氧化锆陶瓷制品的强度,增大表面粗糙度,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
传统加热是依靠发热体将热能通过对流、传导或辐射方式传递至被加热物而使其达到某一温度,热量从外向内传递,烧结时间长,不易得到细晶。微波烧结是一种利用微波加热对材料进行烧结的方法,该技术利用材料吸收微波能转化为内部分子的动能和热能,热量从材料内部产生,使得材料整体均匀迅速加热至一定温度而实现致密化烧结。由于微波对大多数陶瓷材料有很大的穿透性,可均匀地加热材料,减小烧结过程中的温度梯度,从而降低材料线变化不均匀产生的形变;并可迅速升温,使材料在高温下停留的时间大幅缩短,抑制晶粒的长大,改善材料性能。与传统烧结工艺生产的工件相比,微波烧结而成的工件具有更高的密度、硬度和强韧性。
微波烧结氧化锆现多应用于牙科陶瓷,其烧结体体积较小,微波场分布均匀,易于烧结。但是对于大尺寸、复杂形状的陶瓷材料,在微波烧结过程中微波场分布不均匀的概率大大增加,再加上陶瓷本身原因如热膨胀系数大及热导率低等,易出现加热不均匀现象,严重时会导致材料开裂。因此,相对于牙科陶瓷而言,陶瓷骨植入假体这类大尺寸、形状复杂的陶瓷材料,现有技术多采用常压烧结、热压烧结或热等静压烧结等由外向内传递热量的烧结方式来制备,很少采用微波烧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安颂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安颂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55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