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多个硬件IP核的芯片防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84546.9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34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张跃军;王佳伟;赵志伟;潘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21/76 | 分类号: | G06F21/76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6 | 代理人: | 方小惠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硬件 ip 芯片 防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多个硬件IP核的芯片防护方法,包括加密过程和解密过程,加密过程中对每个硬件IP核分别加密,解密过程中对每个硬件IP核分别解密;优点是通过在加密过程中对每个硬件IP核分别加密,在解密过程中对每个硬件IP核分别解密,当某个硬件IP核的解密秘钥正确时才能实现该硬件IP核的解锁,由此可以对芯片内每个硬件IP核独立的进行防护,避免芯片内部各个独立硬件IP核被旁道攻击和芯片探针等方式攻击,灵活性好,且防护性能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多个硬件IP核的芯片防护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软/硬件系统已经获得广泛应用,而全球化的供应链导致半导体芯片受到多重威胁,例如成员信息泄漏、暴力攻击、旁道攻击、反向工程和IP盗版等。现有的典型的硬件IP核防护方法通常采用密钥匹配硬件IP核的加密方式,其原理是在设计过程中在硬件IP核内预存一组16/32/64位的特定序列,并设计密钥匹配检测电路,只有当芯片的输入密钥和硬件IP核内部的特定序列相等时,硬件IP核才能正常工作,以此实现对硬件IP核的防护。
然而这种简典型的硬件IP核防护方法中,密钥匹配结果只有对与错,输入密钥正确则解锁全部硬件IP核,输入密钥错误则所有硬件IP核都不可用,对于具有多个(至少两个)硬件IP核的芯片功能解锁不够灵活,并且简单密钥匹配方法主要针对整体芯片的防护,但是内部各个独立硬件IP核容易被旁道攻击和芯片探针等方式攻击,防护性能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灵活性好,且防护性能高的具有多个硬件IP核的芯片防护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多个硬件IP核的芯片防护方法,包括加密过程和解密过程,所述的加密过程中对每个硬件IP核分别加密,所述的解密过程中对每个硬件IP核分别解密。
所述的加密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芯片包括的硬件IP核的数量记为N,根据硬件IP核设计者设定的各硬件IP核的权重,按照权重从大到小的顺序将这些硬件IP核进行排序,权重最大的硬件IP核排在第1个,权重最小的硬件IP核排在第N个,将第i个硬件IP核的序号记为IPi,i=1,2,…,N;
②在N个硬件IP核中分别预设一个特征矢量,每个特征矢量分别包括N+1个4位二进制数,将第i个硬件IP核中预设的特征矢量记为KIPi,KIPi=[ai1ai2…aiN ai(N+1)],其中aij为特征矢量KIPi中第j个4位二进制数,j=1,2,…,N+1;
③采用N个硬件IP核的特征矢量构建一个正交混淆矩阵,将该正交混淆矩阵O记为O,其中O的表达式为:
④设定KIPi的简化特征矢量变量,将其记为K'IPi,对K'IPi以及正交混淆矩阵O分别依次进行首次N-1轮更新,具体如下:
第1轮更新过程为:采用公式K'IPA1=KIPA1-KIP1×a(A1)1÷a11对K'IPA1进行第1次更新,采用K'IPA1更新后的值对KIPA1的值进行更新,然后再对正交混淆矩阵O进行更新,使其KIPA1为最新值,A1=2—N,表示A1从2开始依次向上取值直至A1等于N,每次计算时公式中的KIPA1、KIP1、a(A1)1和a11均为其最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45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