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发动机粉末冶金气门座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83315.6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6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樊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仪征市昌达粉末冶金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46 | 分类号: | C22C38/46;C22C38/52;C22C38/44;C22C38/42;B22F5/00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李楠;周青 |
地址: | 211414 江苏省扬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粉末冶金气门座 汽车发动机 气门座 机械性能 冶金技术领域 耐磨性 基础粉末 机械混合 物理性质 硬脂酸锌 烧结 钒合金 水雾化 铁粉 制备 压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粉末冶金气门座,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其化学成分及其含量(wt%)为:C:0.7~1.4%、Mo:3.0~6.6%、Cr:3.0~6.6%、Co:5.0~8.5%、Ni:1.2~3.0%、V:0.2~1.0%、Cu:≤1.0%、硬脂酸锌:0~1%,余量为Fe。本发明的气门座,在制备时首先将基础铁粉采用水雾化制成的基础粉末,之后配入一定量的铬、钼、钴、镍、钒合金粉,通过机械混合、压制、烧结。使气门座热强度和耐磨性等物理性质和机械性能得到显著的改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将予合金化粉末进行压制、烧结和机加工,制得汽车零部件的冶金领域。
背景技术
气门座是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中的重要部件,它与气门组成一对重要密封磨擦付,发动机工作时,气门座受到气门冲击,高温(530~870℃)燃烧气体的冲刷、腐蚀、以及燃烧产物、空气中灰尘的磨损,另外还受到热冷应力交替作用,它极易产生变形、烧损,甚至是断裂,因此不但要求气门座材料耐磨、耐腐蚀、抗高温,还要求一定径向压溃强度。
发动机气门和气门座处于严酷的热力,化学和机械力状况下工作,其承受着高应力(发动机最高燃烧压力可达20MPa)、高工作温度(气门头至平面中心达870℃)和腐蚀环境(高温燃气侵蚀、硫化)腐蚀和氧化作用。
根据上述气门座的工作环境,为保证其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在不同的工作环境和燃用不同的燃料的情况下,必须尽快开发研究新材料和新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粉末冶金气门座。本发明产品抗压强度高,具有耐磨、耐腐蚀、抗高温以及抗冲击。特别适合高度性能汽车发动机的需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粉末冶金气门座,化学成分及其含量(wt%)为:C:0.7~1.4%、Mo:3.0~6.6%、Cr:3.0~6.6%、Co:5.0~8.5%、Ni:1.2~3.0%、V:0.2~1.0%、Cu:≤1.0%、硬脂酸锌:0~1%,余量为Fe。
优选地,所述气门座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wt%)为:C:0.8~1.2%、Mo:3.5~6.0%、Cr:3.5~6.5%、Co:5.5~8.1%、Ni:1.5~2.5%、V:0.5~1.0%、Cu:≤1.0%、硬脂酸锌:0~1%,余量为Fe。优选地,所述气门座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wt%)为:C:0.8%、Mo:3.5%、Cr:4%、Co:6.5%、Ni:1.5%、V:0.6%、Cu:≤1.0%、硬脂酸锌:0~1%,余量为Fe。
优选地,所述气门座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wt%)为:C:1.1%、Mo:5.6%、Cr:5.5%、Co:7.3%、Ni:2.3%、V:0.7%、Cu:≤1.0%、硬脂酸锌:0~1%,余量为Fe。
优选地,所述气门座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wt%)为:C:1.2%、Mo:6.1%、Cr:6.3%、Co:8.1%、Ni:2.6%、V:0.9%、Cu:≤1.0%、硬脂酸锌:0~1%,余量为Fe。
与现有粉末冶金气门座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发明通过改进高压水雾化制粉技术以及合理添加一定含量的铬、钼、钴、镍、钒等高合金粉末,通过机械混合、压制、烧结,使气门座热强度和耐磨性等物理性质和机械性能得到显著的改善。气门座烧结坯硬度为HRC40~50,金相组织为:马氏体+贝氏体+A残+硬质相,密度≥7.5g/cm3。烧结后可获得强劲的合金基体上均匀分布的硬质相,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耐磨性、耐热性、耐腐蚀性及径向压溃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仪征市昌达粉末冶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仪征市昌达粉末冶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33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