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端联器的四工位式感应淬火机构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83297.1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1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梅;王亮;闫晓红;葛军;陈利华;王思涛;邬晓颖;翟新晁;孙波;何中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分类号: | C21D9/00;C21D1/10;C21D1/667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袁孜 |
地址: | 10007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联器 感应淬火 连续感应淬火 生产效率 姿态检测 批量性 四工位 加热 热处理技术领域 热处理工序 淬火加热 定位精确 工作转盘 精密凸轮 喷水冷却 圆形转盘 质量一致 转盘机构 分割器 钢制件 上料位 下料位 分度 工位 上料 下料 冷却 驱动 保证 | ||
本发明一种端联器的的四工位式感应淬火机构及方法,属于钢制件感应淬火热处理技术领域,能够提高批量性端联器连续感应淬火生产效率和质量。该机构和方法采用圆形转盘结构形式,工作转盘上部安装有上料位(下料位)、工件姿态检测位、淬火加热位、喷水冷却位四个工位,整个转盘机构在底部精密凸轮分割器的驱动下实现精准分度,完成端联器感应淬火上料(下料)、姿态检测、加热、冷却一系列热处理工序。端联器在加热时定位精确,各个端联器感应淬火质量一致;提高批量性端联器连续感应淬火生产效率,保证感应淬火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制件感应淬火热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端联器感应淬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端联器是履带式车辆行走部分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它装配于履带板端部,通过与车辆主动轮上的配合件相互摩擦以带动车辆整体行进。因端联器摩擦面长期受到摩擦作用,容易磨损失效,一般采用表面感应淬火对端联器接触摩擦部位进行局部强化。以往端联器感应淬火过程是操作工人拿取端联器放置于感应淬火工位,靠工人检查端联器放置状态,如淬火面是否对应感应器,淬火面与感应器间隙是否在工艺公差范围内等,各项数据均符合要求后进行感应加热,当感应加热完成后再由工人取下端联器放入水槽中进行冷却,该过程意味着上一个端联器完成整套感应淬火工序后方可开始下一个端联器感应淬火。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端联器的四工位式感应淬火机构及方法,一种适用于端联器的四工位式感应淬火机构也称为四工位转盘式淬火机构。端联器在加热时定位精确,各个端联器感应淬火质量一致;提高批量性端联器连续感应淬火生产效率,保证感应淬火质量。
通过四工位转盘式淬火机构对端联器进行上料(下料)、姿态检测、加热、喷水冷却一系列热处理工序,淬火区域、淬火面与感应器间隙数据的一致,端联器在加热时定位精确,各个端联器感应淬火质量一致;提高批量性端联器连续感应淬火生产效率,保证感应淬火质量。
(二)主要技术方案
端联器的四工位式感应淬火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端联器能够放在旋转转盘上,旋转转盘的圆周均布对应四个工位;旋转转盘上的端联器顺序转旋到四个工位上,进行相应工位的操作,四个工位分别为上料位、姿态检测位、淬火位、冷却位;
首先(通过机械手抓取)端联器放入上料位;然后旋转转盘根据圆形转盘分度依次旋转确定的角度,即依次进入工件姿态检测位、淬火位、喷水冷却位的确定位置后回到上料位;最后,若上料位存在端联器,则其(由机械手抓取)移开旋转转盘,在(机械手)取上一个已经完成感应淬火的端联器后,再(抓)取下一个端联器放入该上料位;
进入工件姿态检测位进行下述操作:在图像识别系统监测下,对进入该工位的端联器进行姿态识别和判断,若端联器淬火区域、高度、宽度数据得到图像识别系统认可,则旋转进入下一个工位,否则该端联器被剔出转盘;
进入淬火位进行下述操作:端联器进入该工位后,在感应器作用下,进行中频快速感应加热至淬火温度,并达到工艺规定时间后移开该工位;
进入喷水冷却位进行下述操作:当端联器离开淬火位后,喷水装置即开始对转盘上的端联器进行喷水至端联器冷却。
进一步地,端联器的四工位式感应淬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旋转转盘为圆形。
进一步地,端联器的四工位式感应淬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机械手抓取端联器放入和移开上料位。
进一步地,端联器的四工位式感应淬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喷水装置,水的温度控制在20~40℃。
进一步地,端联器的四工位式感应淬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端联器完成感应加热并离开淬火位后即开始对端联器进行喷水冷却,喷水时间远大于加热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32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