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循环巷道掘进临时支护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82826.6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3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张盛;李杰;张旭龙;赵文峰;卞金岭;唐开敏;唐振伟;吴自强;王腾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9/04 | 分类号: | E21D19/04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郑园;谢萍 |
地址: | 454000 河南省焦***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临时支护装置 巷道掘进 掘巷 安全作业 支撑横梁 支护 大循环 掘进 护顶 两套 尺寸需求 交替作业 临时支护 伸缩结构 一次性 伸缩 空顶 | ||
1.一种大循环巷道掘进临时支护装置,包括护顶框架和支柱(4),其特征在于:所述护顶框架设有伸缩的支撑横梁(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循环巷道掘进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横梁(2),包括伸缩梁(201)和轨道梁(202),在轨道梁(202)的一端内设置有伸缩轨道(2020),伸缩梁(201)的一端滑动安装在伸缩轨道(2020)内并设置有防脱块,防脱块将伸缩梁(201)限位在伸缩轨道(2020)内,伸缩梁(201)的另一端与护顶框架的竖梁(1)固定,轨道梁(202)的另一端与护顶框架的另一竖梁(1)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循环巷道掘进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伸缩梁(201)和竖梁(1)之间设置有固定梁(203),固定梁(203)的一端固定在竖梁(1),固定梁(203)的另一端与伸缩梁(20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大循环巷道掘进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伸缩梁(201)上安装有补位触顶板(204)。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大循环巷道掘进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支撑横梁(2)上安装有限位补强控顶夹(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循环巷道掘进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补强控顶夹(3),包括限位补强夹(301)和补强控顶夹(302),限位补强夹(301)安装在伸缩梁(201)和轨道梁(202)接触处的限位补强孔(205)内,在伸缩梁(201)的限位补强孔(205)内、轨道梁(202)的限位补强孔(205)内均安装有一个补强控顶夹(302)。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大循环巷道掘进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横梁(2)为至少两个,各支撑横梁(2)之间中心对称分布。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大循环巷道掘进临时支护装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S1,确定单个临时支护装置的支护参数;
所述支护参数包括支护框架的宽度、长度以及支护区域;
S1.1,将掘进巷道锚索在护顶框架上循环排距确定护顶框架宽度;
S1.2,根据掘进成巷宽度和掘进机铲板宽度,确定护顶框架的长度及支撑区域;
S2,计算掘巷空顶区域冒落带的参数;
所述冒落带的参数包括冒落带的高度H和冒落带岩石重量Rmax;
S3,根据护顶框架的断面参数计算支撑横梁的弯曲强度σf:
其中,p是外加载荷;l是支撑横梁与支柱铰接处的间距;b是支撑横梁的厚度;h是支撑横梁的宽度;
S4,计算支柱的工作阻力Pmax并进行选型:
其中,Rmax是冒落带岩石重量,a是临时支护装置的数量;d是单个支柱主体直径。
9.如权利要求8中任一所述的大循环巷道掘进临时支护装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具体步骤如下:S2.1,计算冒落带的高度H:
其中,B是巷道掘进宽度;f是岩石坚固性系数;
S2.2,计算冒落带岩石重量Rmax:
Rmax=ρ×g×L×S×H;
其中,ρ是顶板冒落带范围内的岩石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取9.8m/s;L是临时支护装置的排距;S是护顶框架长度。
10.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大循环巷道掘进临时支护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第一步,将已收缩的护顶框架放在掘进机机载托架上,拉伸支撑横梁使其完全伸展,随后将三个限位补强控顶夹依次插入限位补强孔内,并将后续永久支护用到的材料依次放在护顶框架上,按照支护作业规程要求,调整其排距;
第二步,利用掘进机机载托架将护顶框架及其上表面放置的材料慢慢托起,直至离触顶还有20~30mm时停止;这时工人慢慢调整护顶框架位置及其上表面放置的支护材料位置,必须保证已支护的锚索托盘与护顶框架边缘成同一水平面;
第三步,升起机载托架使护顶框架及其上表面放置的支护材料触顶;
用单体液压支柱铰接在支撑横梁的铰接处,调整单体液压支柱的高度;
第四步,临时支护装置安装完成后,工人退出掘进头,掘进机继续掘进,再进行临时支护装置安装;
第五步,再次重复第一步至第三步,完成第三套临时支护装置安装,此时掘进机退出掘进迎头,给工人支护锚网索提供足够的空间;
第六步,利用机载托架将护顶框架取下并收缩放置巷道一旁,单体液压支柱立在巷道一旁;开启掘进机对巷道两帮进行刷帮整形,再补打巷道两帮锚杆,完成永久支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282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