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送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82223.6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1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泽;杨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08 | 分类号: | F24F13/08;F24F13/22;F24F11/41;F24F11/77;F24F11/89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坤 |
地址: | 528306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送风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包括:形成外壳的壳体;新风口,其连通第二环境;回风口,其连通第一环境;混合风路,其是混合从新风口流入壳体内部的新风和从回风口流入壳体内部的回风而形成混合新风的风路;送风口,其连通混合风路和第一环境;送风温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从送风口流入室内的送风的温度;回风湿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回风的湿度;回风温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回风的温度;结露判定部,其用于根据送风的温度、回风的温度和回风的湿度,判定在混合风路是否产生结露;流入量控制部,其根据结露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控制向混合风路流入的新风和/或回风的流入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送风装置具有将室内排风与室外新风混合后,向室内送风的混风模式。
在混风模式下,当室外侧温度较低,室内侧温度较高时,由于室内排风与室外新风混合,送风装置内部会产生结露,从而影响送风装置的性能。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的送风装置,存在无法抑制发生结露,使得送风装置内部结露的风险加大,影响送风装置性能的课题。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目的是抑制送风装置内部产生结露,从而抑制送风装置的性能下降。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包括:形成外壳的壳体;新风口,其连通第二环境;回风口,其连通第一环境;混合风路,其是混合从所述新风口流入壳体内部的新风和从所述回风口流入壳体内部的回风而形成混合新风的风路;送风口,其连通所述混合风路和所述第一环境;送风温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从所述送风口流入室内的送风的温度;回风湿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所述回风的湿度;回风温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所述回风的温度;结露判定部,其用于根据所述送风的温度、所述回风的温度和所述回风的湿度,判定在所述混合风路是否产生结露;流入量控制部,其根据所述结露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控制向所述混合风路流入的所述新风和/或所述回风的流入量。
(三)有益效果
送风装置可以精确地判断内部是否产生结露,并据此自动调节风量,从而抑制结露的风险,抑制送风装置的性能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A-第一环境;B-第二环境;10a、10b、10c-送风装置;
1-供气送风通路;11-新风口;111-新风口风阀;12-新风风路;13-混合风路;14-供气热交换风路;15-送风风路;16-送风口;17-供气用风扇;121-新风温度传感器;131-混风温度传感器;151-送风温度传感器;18-净化部;
2-旁通通路;21-交汇口;
3-回风通路;31-回风口;32-回风通路上游段;33-回风热交换风路;34-回风通路下游段;35-回风用风扇;36-回风湿度传感器;37-回风温度传感器;
4-排风通路;41-排风口;42-排风口风阀;
5-交叉部;6-壳体;7-控制部;8-墙壁;9、10-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22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混合搅拌罐
- 下一篇:一种油烟检测装置及油烟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