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学沉淀法与生物法协同处理含氨氮废水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282088.5 | 申请日: | 2018-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59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 发明(设计)人: | 许萌;罗书平;叶青;王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上虞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 地址: | 312300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学 沉淀 生物 协同 处理 含氨氮 废水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学沉淀法与生物法协同处理含氨氮废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以聚合硫酸铁、磷酸酯淀粉为原料制得复合絮凝剂;然后以天然沸石粉、造纸污泥、有机膨润土、聚乙烯醇、水为原料制备复合载体;采用絮凝沉淀池和生物膜反应器相结合的装置来处理废水。该方法操作简单,过程中采用絮凝剂和复合载体成本低,可有效除去废水中的氨氮;达到净水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化学沉淀法与生物法协同处理含氨氮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没有水人类将无法生存。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较少,仅为2340m3,为世界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1/4,而且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阻碍许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破坏,打破了氮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使得水体中氮素浓度过高。传统的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虽然能达到一定的脱氮效果,但是因为其工艺流程复杂、动力消耗大、抗冲击能力弱、并且必须外加有机碳源、处理成本高,对高氨氮废水氨氮脱除效果并不理想。
中国专利(201810677668.8)公开了一种微量氨氮的处理方法,其首先对二氧化氯进行激活制得具有强氧化性的二氧化氯液态物质,然后对废水进行预氧化、投入二氧化氯、遮蔽剂进行氨氮处理,并在处理过程中投放碱性物质进行废水pH调节,最后采用锰砂过滤,得到达标排放废水。该方法可有效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氮气,处理后的水完全达到国家的相关的排放标准。但是该方法采用具有强氧化性的二氧化氯物质以及硫酸等,对水体有二次污染。中国专利 (201110041377.8)公开了一种利用硫酸铁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方法,其通过往废水中投加硫酸铁,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使得溶液中的有害物质与硫酸铁进行沉淀,从而除去。该方法可以有效除去废水中高浓度的氨氮,效率高。但是硫酸铁的用量较大,污泥量大。中国专利(201810402409.4)公开了一种低碳氮比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该方法采用硝化反应器和反硝化反应器组成的复合硝化反应器,通过向反硝化反应器中接种反硝化型甲烷厌氧化污泥、自养反硝化污泥和短程反硝化污泥来处理废水。该方法可有效除去废水中的氨氮,但是该过程较复杂,处理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化学沉淀法与生物法协同处理含氨氮废水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低,采用化学沉淀法和生物法相结合,可有效除去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对水体无二次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化学沉淀法与生物法协同处理含氨氮废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聚合硫酸铁溶液,向聚合硫酸铁溶液中加入磷酸酯淀粉,50-60℃下搅拌混合2-4h,冷却至室温,过滤,将固体干燥,制得复合絮凝剂;
(2)在30-40℃下,将氟硅酸钠溶于去离子水中制得氟硅酸钠溶液;然后加入天然沸石粉,搅拌处理30min,然后置于反应釜内,密封,80-100℃下搅拌处理1-3h,处理结束后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的固体干燥,得到活化天然沸石粉;
(3)将活化天然沸石粉、造纸污泥、有机膨润土、聚乙烯醇、水混合搅拌造粒,然后将其首先在100℃下干燥50-100min,之后置于马弗炉内700-800℃,惰性气体下烧结处理60-400min;烧结处理后,制得复合载体;
(4)采用絮凝沉淀池和生物膜反应器相结合的装置来处理废水,首先将含氨氮废水泵入到絮凝沉淀池中,加入步骤(1)制得的复合絮凝剂,800-1300转/分的状态下搅拌处理1-3h,然后静置处理 50-120min,上清液泵入到生物膜反应器中,生物膜反应器是由透明玻璃柱制成,且玻璃柱中设置有取样口;反应器采用增氧泵曝气,生物膜反应器中放置有上述制得的载体;反应器每天运行2个周期,12h 为1个周期,每个周期包含15min进水,9h好氧曝气,1h沉淀,3min 排水和0.5h排水时间;取样口取样测试氨氮去除率,达到合格的处理废水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上虞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工业大学上虞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20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