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梯井下沉基础的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281673.3 | 申请日: | 2018-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9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 发明(设计)人: | 周兆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兆弟 |
| 主分类号: | E02D27/12 | 分类号: | E02D27/12;E02D27/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8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井下 基础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梯井下沉基础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沉桩步骤:将预埋有竖向受力筋的预制桩沉入土体至预定深度;底板安放步骤:将底板下放于至预制桩的顶部,且采用机械连接组件连接预制桩的竖向受力筋和底板的第二竖向受力筋;基础框体安放步骤:将基础框体竖立于底板上,且采用机械连接组件连接基础框体的第一竖向受力筋和底板的第二竖向受力筋。本发明的电梯井下沉基础的施工方法,能够保证基础框体和底板强度高、刚度高、连接简便,便于运输安装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劳动力的投入、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并且能保证施工质量,底板与基础框体之间连接强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井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井下沉基础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住宅区域有很多年代较为久远的低层或多层住宅建筑,里面居住着很 多老年人,而且这些低层或多层住宅建筑未设置电梯,对于老年人来说,平时日 常生活十分不便。为推进解决这一问题,各大城市开始对这些低层或多层住宅建 筑加装电梯。现有外加电梯的下沉式基础在施工时,依次在现场开挖基坑、浇筑 垫层、支设安装底板与基础框体模板、排列并扎刚性骨架、浇筑混凝土,不但工 期长、施工空间小、施工效率低,而且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为了方便居民的日 常生活,可以采用外加电梯的方法,外加电梯需要增设电梯下沉基础,降低外加电 梯结构对原建筑物的力学影响,为缩短工期,提高施工速度,降低建造成本,对 建筑物外加电梯的下沉基础采用装配式预制基础构件。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既有建筑外加电梯装配式预制基础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该预制基础构件由筏板基础、混凝土剪力墙、钢柱、栓钉、预埋螺栓整体浇筑而 成,提前将钢柱和钢柱底板焊接预埋螺栓,再浇筑混凝土。
上述的既有建筑外加电梯装配式预制基础构件及其施工方法,筏板基础与混 凝土剪力墙之间连接强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连接强度高、施工工 期短、施工简便的电梯井下沉基础的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梯井下沉基础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沉桩步骤:将预埋有竖向受力筋的预制桩沉入土体至预定深度;
底板安放步骤:将底板下放于至预制桩的顶部,且采用机械连接组件连接预 制桩的竖向受力筋和底板的第二竖向受力筋;
基础框体安放步骤:将基础框体竖立于底板上,且采用机械连接组件连接基 础框体的第一竖向受力筋和底板的第二竖向受力筋。
作为优选,在底板安放步骤中,要求至少部分第二竖向受力筋与至少部分竖 向受力筋竖向对齐;
在基础框体安放步骤中,要求至少部分第二竖向受力筋和至少部分第一竖向 受力筋竖向对齐;
采用上连接组件连接第二竖向受力筋的顶部,采用下连接组件连接第一竖向 受力筋的底部,竖向对齐的第一竖向受力筋和第二竖向受力筋由上连接组件和下 连接组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上连接组件包括弹性卡件,在基础框体安放步骤中,将弹性 卡件限位于第二竖向受力筋的顶部的第一连接螺母内;
所述下连接组件包括一插杆,在基础框体安放步骤中,将插杆上段与第一竖 向受力筋旋接,下压基础框体能使得插杆下段插入第一连接螺母内并与弹性卡件 卡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安装步骤中,在底板与预制桩的连接处填充接缝剂;
和/或在基础框体安放步骤中,底板与基础框体连接后,在基础框体和底板 之间的连接处填充接缝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兆弟,未经周兆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16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