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互联网金融平台信用风险监测雷达软件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281377.3 | 申请日: | 2018-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7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 发明(设计)人: | 广昆程;贺敏;徐小磊;吴震;郭海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6Q40/06 | 分类号: | G06Q40/06 |
| 代理公司: | 重庆萃智邦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1 | 代理人: | 竺栋 |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指标模块 风险监测 软件系统 正五边形 线段 五边形 变更 标注 雷达 金融 五边形中心 依次连接 指数模块 互联网 雷达图 信用 直观 展示 经营 | ||
本发明涉及金融风险监测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互联网金融平台信用风险监测雷达软件系统;包括股东变更次数指标模块、法人变更次数指标模块、高管变更次数指标模块、法人涉及民事诉讼次数指标模块以及经营者经营过其他问题平台指标模块,雷达图以正五边形的角展示上述各指标模块的指标,并依次连接正五边形的角与五边形中心,并在该线段上标注刻度,将各指数模块的指标得分分别标注在各自线段上,然后连接五大指标模块分数点,在正五边形内部形成另一五边形;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软件系统,可以通过被标记的五边形的面积直观比较各个平台风险大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融风险监测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互联网金融平台信用风险监测雷达软件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互联网金融经过十年发展至今,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风险逐渐爆发,并且问题平台数量不断增长,特别是P2P网络借贷及互联网资产管理两种业态平台。这些互联网金融平台问题事件的具体情况中股东携款跑路不乏涉及其中大量平台。股东跑路不仅会造成投资者巨额投资资产损失,恶化我国金融投资环境,而且易造成投资者恐慌、平台失信,甚至引起社会动荡。股东跑路的本质及根本原因是股东或平台信用较低,经营一定的时间后股东失信,携款跑路。
因此亟需建立一个能够识别股东及其经营者信用风险的软件系统,对其信用进行监测及预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识别互联网金融平台股东及其经营者信用风险的软件系统,以对其信用进行监测及预警。
为了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联网金融平台信用风险监测雷达软件系统,软件系统以雷达图的形式展示平台信用风险,该系统分为五大模块:股东变更次数指标模块、法人变更次数指标模块、高管变更次数指标模块、法人涉及民事诉讼次数指标模块以及经营者经营过其他问题平台指标模块,以这五个模块为基础对平台信用风险进行衡量。
更进一步地,本软件系统雷达图以正五边形的形式展示,雷达图的每一角与每一指标模块一一对应,并且依次连接正五边形的角与五边形中心,并在该线段上标注刻度,分别进行刻度标注;当软件系统一一记录各模块指标得分后,连接五大模块分数点,在正五边形内部形成另一五边形,并将此五边形内部进行颜色标记,至此,平台信用风险展示已完成。
更进一步地,将对各个模块指标进行依次说明:(1)股东变更次数:平台成立至今经营期间,主要股东变更次数,变更次数越多,则平台稳定性愈差,信用风险愈高;(2)法人变更次数:平台成立至今经营期间,法人代表变更次数,变更次数越多,则平台稳定性愈差,信用风险愈高;(3)高管变更次数:平台成立至今经营期间,平台高管变更次数,变更次数越多,则平台稳定性愈差,信用风险愈高;(4)法人涉及民事诉讼次数:平台成立至今经营期间,平台所涉及民事诉讼次数;民事诉讼次数越多,则平台潜在信用风险越高,平台潜在倒闭风险越大;(5)经营者是否经营过其他倒闭平台:该平台经营者若经营过其他倒闭平台,则该平台股东再次违规经营,携款跑路的风险更大,平台风险越高。
更进一步地,考虑到雷达图中五大指标模块可能存在无法完全揭示信用风险的潜在问题,本软件系统将对以下指标进行进一步揭示,并在网页中进行必要说明以提醒投资者谨慎投资;其中指标包括:(1)监督局抽查出现问题:监督局抽查出现问题次数越多,则平台暂停经营甚至倒闭的可能性越大,平台风险系数越高;(2)同一借款人的多个项目类似:则平台虚假项目可能性越大,平台可能存在虚假融资,庞氏骗局等潜在风险;(3)高管账户从平台账户多次转款:股东极大可能存在携款跑路倾向;(4)是否有独立的投诉受理部门:判断平台是否合规经营,是否考虑投资者诉求;(5)股东是否经营其他网贷机构:若存在此种情况,则判断为股东经营目的偏差,股东信用度较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13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融资产分析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投资类产品回购方法、装置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