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甘蔗绵蚜的组合药物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280004.4 | 申请日: | 2018-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1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 发明(设计)人: | 许焕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新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N65/30 | 分类号: | A01N65/30;A01N51/00;A01N43/707;A01N47/38;A01N43/90;A01P7/04 |
| 代理公司: | 南宁市来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8 | 代理人: | 来光业 |
| 地址: | 5323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甘蔗绵蚜 组合药物 水分散粒剂 防治 倍液 害虫产生抗药性 甘蔗生长过程 辣蓼提取物 药效持效期 杀虫作用 药方配伍 重量份数 印楝素A 悬浮剂 有效地 茚虫威 吡蚜酮 噻虫嗪 喷施 环保 协调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甘蔗绵蚜的组合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000~5000倍液 20~40份;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 15~25份;15%茚虫威悬浮剂 5~15份;印楝素A 2~4份;辣蓼提取物 4~8份。本发明所述的防治甘蔗绵蚜的组合药物,具有低毒、安全、环保的特点,经过科学的药方配伍,其杀虫作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能有效地防治甘蔗绵蚜,药效高,针对性强,且不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药效持效期长,整个甘蔗生长过程中只需喷施2~3次即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甘蔗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治甘蔗绵蚜的组合药物。
背景技术
甘蔗,(学名:
甘蔗绵蚜,学名:
目前甘蔗绵蚜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消灭越冬虫源:消灭有翅蚜于迁飞扩散前(11月中下旬开始大量迁飞);对越冬寄主(割手密、芦苇、杂草等)进行清除,同时对秋植蔗进行喷药,以消灭越冬虫源。 2、及早检查和消灭蔗田中新生小蚜群,6~7月间棉蚜在大田呈点状发生,尚未大量扩散时,抓紧消灭。 3、人工抹杀:用纤维织物制成扫把,抹杀蔗叶上的棉蚜,抹杀时可蘸些药液。 4、春、秋、冬植蔗和宿根蔗避免互相靠近、邻接,以减少传播条件。 5、保护天敌:蔗田中主要有十三星瓢虫、双星瓢虫、食蚜虻、草青岭等能捕食蚜虫,要加以保护。 6、药剂防治:用40%乐果1000倍液喷雾;或用40%乐果和80%敌敌畏各250克加水750升喷杀;或用1200倍50%杀虫灵(乙酰甲胺磷)喷杀。也可用40%乐果5倍液或50%磷胺10倍液涂蔗茎,将有虫株的基部第二片青叶剥去,然后用毛笔或自制棉球沾上药剂于叶痕处环涂一圈,使其内吸杀虫。
甘蔗绵蚜的防治方法,人工防治效果不佳,而药剂防治虽然杀虫效果好,但会对农作物造成一定的伤害,影响产量,并污染自然环境,化学农药毒性残留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易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影响人类健康。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为了防止害虫产生耐药性,生产出无农残安全健康的甘蔗,人们开始逐渐提倡使用生物杀虫剂。生物杀虫剂具有取材方便,成本低廉、控制期长,高效、经济、安全、无污染,与环境高度相容等特点。因此,开发一种高效、低毒,可防止害虫产生耐药性的生物杀虫剂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甘蔗绵蚜的组合药物,该组合药物具有低毒、安全、环保的特点,经过科学的药方配伍,其杀虫作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能有效地防治甘蔗绵蚜,药效高,针对性强,且不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药效持效期长,整个甘蔗生长过程中只需喷施2~3次即可。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新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未经大新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00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