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雷达天线阵面对接稳定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279676.3 | 申请日: | 2018-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15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薛渊;高会军;彭高亮;刘世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Q21/00 | 分类号: | H01Q21/00;H01Q1/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6 | 代理人: | 张强 |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雷达 天线阵 对接 稳定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车载雷达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雷达天线阵面对接稳定装置及方法,包括天线阵面、行走小车、阶梯导轮机构、天线背支撑架和T形状导轨,所述行走小车和T形状导轨均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行走小车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阶梯导轮机构,两个阶梯导轮机构的内侧分别与两个T形状导轨贴合,两个行走小车的下端分别与两个T形状导轨贴合,可以通过两个行走小车和两个阶梯导轮机构对天线阵面自由度的限制保证天线阵面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T形状导轨处于水平状态,两个行走小车和两个阶梯导轮机构可根据使用需求设置有多对满足更多的使用需求,实现天线阵面在天线对接过程复杂工况下的高可靠稳定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雷达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雷达天线阵面对接稳定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雷达天线自动对接/撤收过程中,需要实现多块分块天线的对接拼装/撤收功能,因而需要将分块天线依次从运输车传输到天线车上。分块天线在雷达背架上的稳定成为雷达系统能够可靠工作的关键所在。
为保证天线阵面的稳定性,现有的方法大多采用液压驱动或者电动驱动的方式对天线阵面进行刚性锁紧,通过过约束的方法消除天线阵面的自由度。但这种方法存在诸多弊端:雷达天线在对接过程中工况复杂,尤其在野外恶劣环境下,需要综合考虑天线阵面的滑落、倾翻、锁紧等来保证其稳定性,单纯的刚性锁紧不能满足复杂工况下的稳定性要求;相比于机械锁紧,液压和电动缸驱动成本高,实现复杂,并且由于液压元件和电器元件的失效率高,导致系统可靠性不强,这在军品设备中尤为致命。在能够保证高稳定性的同时,机械结构非常复杂,为实际操作带来了极大不便,大大降低了机动性和灵活性,不能满足现代武器装备发展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雷达天线阵面对接稳定装置及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一种用于对接雷达天线的天线阵面稳定方法,实现天线阵面在天线对接过程复杂工况下的高可靠稳定性能,使得天线阵面能够实现防止滑落、防止倾翻、机械锁紧等功能,真正保证雷达天线阵面的高效、稳定、可靠。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雷达天线阵面对接稳定装置,包括天线阵面、行走小车、阶梯导轮机构、天线背支撑架和T形状导轨,所述行走小车和T形状导轨均对称设置有两个,T形状导轨两个行走小车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阶梯导轮机构,两个阶梯导轮机构的内侧分别与两个T形状导轨贴合,两个行走小车的下端分别与两个T形状导轨贴合,两个行走小车均固定连接在天线阵面上,两个T形状导轨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天线背支撑架。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雷达天线阵面对接稳定装置,所述行走小车包括行走固定板和行走导轮,行走导轮转动连接在行走固定板上,两个行走固定板均固定连接在天线阵面上,两个行走导轮分别与两个T形状导轨的上端面贴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雷达天线阵面对接稳定装置,所述阶梯导轮机构包括阶梯连接轴、阶梯连接体、阶梯固定轴和阶梯导轮,阶梯连接轴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行走固定板上,阶梯连接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阶梯连接体上,阶梯连接体上固定连接有阶梯固定轴,阶梯固定轴的下端转动连接有阶梯导轮,两个阶梯导轮的上端分别与两个T形状导轨上端的内侧贴合,两个阶梯导轮的下端分别与两个T形状导轨中端的内侧贴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雷达天线阵面对接稳定装置,所述阶梯导轮结构形式设计为凸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雷达天线阵面对接稳定装置,所述行走小车还包括锁紧板,锁紧板固定连接在行走固定板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雷达天线阵面对接稳定装置,两个行走小车和两个阶梯导轮机构成对使用并设置有多对。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雷达天线阵面对接稳定装置,所述雷达天线阵面对接稳定装置还包括锁紧机构,锁紧机构和行走小车的数量相同,锁紧机构可插进锁紧板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96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切比雪夫微带阵列天线的设计方法
- 下一篇:以太网智能型天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