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温烟气液相氧化脱硝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279453.7 | 申请日: | 2018-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73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 发明(设计)人: | 刘鹏举;邱正秋;王建山;张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56 | 分类号: | B01D53/56;B01D53/75;B01D53/78;B01D53/80;B01D53/81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梁鑫 |
| 地址: | 61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烟气 脱硝 液相氧化 氧化剂 吸收剂 吸收 氮氧化物 脱硫工艺 脱硝效率 烟气处理 氧化效率 高价态 烟气通 脱除 停留 配合 | ||
本发明属于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温烟气液相氧化脱硝的方法。针对现有低温烟气中NOX难以脱除,尚没有适宜的脱硝方法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种低温烟气液相氧化脱硝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低温烟气与液相的氧化剂接触,保持温度为20~100℃,停留时间为1~5s;b、氧化后的烟气通入吸收剂中,吸收温度为20~60℃,吸收时间为2~7s。本发明通过采用本发明特有的氧化效率高的氧化剂,能够快速将NO氧化为高价态易处理的氮氧化物,再配合使用特定的吸收剂吸收,脱硝效率能够达到90%以上。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可配合脱硫工艺使用,流程短,成本低,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温烟气液相氧化脱硝的方法。
背景技术
烟气治理领域中脱硝技术发展时间较短,尚缺乏成熟应用的脱硝技术,尤其是低温脱硝技术。目前,燃煤烟气或焦炉烟气由于烟温较高,基本采用较为成熟的SCR脱硝技术,对于实现超低排放,该技术存在以下问题:脱硝成本增长幅度、NH3用量的增加会使得NH3逃逸量增大、废催化剂作为危废难以处理,这些问题影响了SCR脱硝技术的继续使用。低温的烧结烟气由于其NOX浓度较低,仍能满足现行的排放标准,使得低温脱硝技术研究少、不成熟,已应用的烧结烟气脱硝技术主要有活性炭法、S-SCR法、O3氧化法,这三种技术能否使NOX达到超低排放仍需工程应用验证,并且成本高,流程复杂。因此,本行业急需开发一种适合应用并使烟气达标排放的低温脱硝技术。
专利CN 106914245 A公开了一种活性炭负载铁基低温SCR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该发明以研磨后的活性炭作为载体,采用浸渍法负载5~15wt%的Fe氧化物、1~7wt%的Mn或Co,后经过磁力搅拌、干燥、在空气氛围中焙烧,得低温SCR脱硝催化剂。该催化剂的载体在使用完后,可以作为燃料,无固废产生,但耐磨性差,反应温度较高,不适合用于低温脱硝。
专利CN 106422722 A公开了一种氧化法烧结烟气脱硝方法,利用臭氧等离子体发生器装置产生等离子自由基,等离子自由基使烟气中的NO转变为更高价态的氮氧化物;烟气混合后的混合物中的NO与O3的质量比为0.8~1.5:1,烟气量30000~50000Nm3/h,NOX脱除率可达到98%。为使NO达到较高的氧化率,臭氧的用量过量,过量的臭氧将使外排烟气烟气有蓝色,未经进一步处理的条件下达不到排放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低温烟气中NOX难以脱除,尚没有适宜的脱硝方法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低温烟气液相氧化脱硝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低温烟气与液相的氧化剂接触,保持温度为20~100℃,停留时间为1~5s;
b、氧化后的烟气通入吸收剂中,吸收温度为20~60℃,吸收时间为2~7s。
其中,上述低温烟气液相氧化脱硝的方法中,步骤a所述的低温烟气的温度为20~150℃。
其中,上述低温烟气液相氧化脱硝的方法中,步骤a所述的氧化剂组成包括:次氯酸钠、亚氯酸钠、氯酸钠或高氯酸钠中的至少两种。
进一步的,上述低温烟气液相氧化脱硝的方法中,步骤a所述的氧化剂原料质量比至少满足下述一项:
当两种原料混合时:所述的次氯酸钠:亚氯酸钠=1~10︰1;所述的次氯酸钠:氯酸钠=0.5~15︰1;所述的次氯酸钠:高氯酸钠=0.1~20︰1;所述的亚氯酸钠:氯酸钠=1~15︰1;所述的亚氯酸钠:高氯酸钠=1~10︰1;所述的氯酸钠:高氯酸钠=1~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94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脱硫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自动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硝酸尾气脱硝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