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延衰抗倒剂及其施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79346.4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11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魏中伟;马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N37/42 | 分类号: | A01N37/42;A01P21/00;C05G3/00;C05G3/50;A01G7/06 |
代理公司: |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周跃仁 |
地址: | 410125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延衰抗倒剂 及其 施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延衰抗倒剂及其施用方法,组成是:5.0%﹣20.0%可溶性有机螯合硅酸钾,1.0%‑5.0%调环酸钙,3.0%﹣6.0%乙二醇,1.0%‑3.0%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0%‑2.0%稳定剂,0.1%消泡剂,余量水。将水稻延衰抗倒剂用水稀释300﹣400倍,并加入3000﹣6000倍稀释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充分搅拌均匀后通过叶鞘喷施,喷施时速度适当加快,湿润叶片而不滴注,水稻齐穗后施用,每次施用间隔时间7天以上。通过延长叶鞘的包茎作用来增强抗倒伏能力,避免了矮化剂造成的植株矮化、难以实现高生物量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肥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稻延衰抗倒剂及其施用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在生育后期如果发生早衰、倒伏等问题,均会显著影响产量。水稻抗倒伏在形态、生理、栽培农艺措施等方面前人开展了大量研究,诠释了水稻抗倒伏的机理。但抗倒伏研究一般是以水稻茎秆为研究对象,调控上多采用植物矮化剂通过降低株高和生物量为代价来防止倒伏的化学调控方法。通过不断增加株高来提高生物量进而获得水稻持续超高产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各节间增长不可避免,如果继续采用植物矮化剂进行水稻抗倒伏调控,则很难实现高生物量,不利于实现水稻超高产的发展趋势。
水稻叶鞘包裹着茎秆,有加强茎的支持作用,研究发现水稻含鞘茎秆抗折力是去鞘的1~2倍,作用巨大。此外研究还发现水稻叶鞘完全具有同叶片一样的光合能力,对产量的贡献为10%~20%;还能够进行光合产物的储藏与运输,表明叶鞘对水稻产量及抗倒性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倒伏多发生在生育后期,因此如果能够在生育后期采取一定的措施延长叶鞘功能期,进而继续发挥叶鞘的包茎作用,将有利于提高水稻抗倒能力及增加产量。但叶鞘在生育后期会因营养缺乏、旱涝、高低温等造成衰老,也会因各种病虫害对叶鞘造成损害,而且也会因为地上部节发根或长出侧芽,造成组织感染和叶鞘剥离,从而影响叶鞘的包茎作用。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用于水稻叶鞘的延衰抗倒剂,通过延迟水稻叶鞘衰老,保持叶鞘的包茎作用,进而达到抗倒伏及增产的双重目的。
研究表明水稻是喜硅作物,其需求量是氮磷钾的两倍。而硅肥不仅可作为肥料,提供养分,还可以改良株叶形态,有利于光合作用,还是细胞壁组成的重要元素,有利于增强茎鞘的强度,防病抗倒等各种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农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是未来发展生态农业的优质肥料。但我国目前市场上常用的硅肥多为枸溶性硅肥,由于其含硅量低,施用量较大;且不溶于水而需要溶于酸后才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需要基施;此外还含有部分重金属,易对土壤造成污染,影响农产品品质。其生产工艺多为炼钢厂的废钢渣、硅矿石等经高温煅烧工艺等加工而成。例如发明专利申请号:CN90105832.7公开了一种利用砂岩、石灰石、煤和矿化剂生产硅肥的方法。为改良枸溶性硅肥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开展了水溶性硅肥的研制,由于其可溶于水,能够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利用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多用于叶面喷施、冲施和滴灌。例如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810238522.X)公开了一种液体硅肥及其生产工艺;申请号:201210109874.1公开了一种可溶性硅肥;申请号:200910079037.7公开了一种新型“水溶性液态硅酸”肥料。但这类水溶性硅肥的主要原料硅的组成为硅酸钾、硅酸钠等非螯合物或者用EDTA形成螯合物,营养成分单一,其仍未达到环保、高效的效果。
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应用于作物早衰的调控,如胺鲜酯、芸苔素内酯、氯化胆碱、6﹣苄基腺嘌呤(6﹣BA)、激动素、细胞分裂素等能显著增强植物光合作用、延迟衰老等作用,对增加产量有明显的效果。例如发明专利(申请号:201010202000.1)公开了一种含胺鲜酯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专利号:ZL201210327684.7公开了一种胺鲜酯和氯化胆碱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但以上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至少有2个缺陷,一方面,在生育后期施用,虽然会显著增强植物光合作用、延迟衰老等作用,但无法控制作物节端生长,会造成地上部节发根或长出侧芽,造成组织感染和叶鞘剥离,另一方面以上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大多对轮作植物残留毒性,污染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未经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93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活性化合物组合
- 下一篇:一种含有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新烟碱类的杀虫组合物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