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锥形沉头孔连续冲锻成形工艺及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279224.5 | 申请日: | 2018-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39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 发明(设计)人: | 杨程;姚杰;牛艳;王瑞静;康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B21J5/10;B21J5/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田洲 |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锥形 沉头孔 连续 成形 工艺 模具 | ||
1.一种锥形沉头孔连续冲锻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工序1、冲孔:第一压边圈(3)将坯料(10)压在凹模(2)的第一工位上,第一凸模(1)冲切坯料(10)获得带有预孔(101)的工序件;
工序2、压预制锥形沉头孔:将工序1获得的带预孔(101)的工序件转移到第二工位上;第二压边圈(31)压住工序件后,前端带有圆台的第二凸模(11)向下压出一个预制锥形沉头孔(110),且工序件的部分金属向下流动进入压预制锥形沉头孔模孔(22)形成凸起(111);预制锥形沉头孔(110)的锥角小于最终锥形沉头孔的锥角;
工序3、压平:将工序2获得的工序件送至第三工位,采用强力压平板(4)将工序2最终获得的工序件的凸起(111)反向压平并对预制锥形沉头孔(110)进行整形;
工序4、修中心孔:第三压边圈(33)将工序3获得的工序件压在凹模(2)的第四工位上,圆柱形修孔凸模(5)冲切坯料(10)的中心孔,去除中心孔中心多余的金属材料,获得最终锥形沉头孔(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锥形沉头孔连续冲锻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锥形沉头孔连续冲锻成形模具对坯料进行连续冲锻成形获得最终锥形沉头孔(200);所述锥形沉头孔连续冲锻成形模具包括:
包括凹模(2),凹模(2)上设置有四个工位;
第一工位处:凹模(2)的第一工位上设有冲孔模孔(21),冲孔模孔(21)上对应设置有第一凸模(1);第一工位上还设有用于压紧坯料(10)的板状第一压边圈(3);第一压边圈(3)中心开设有孔径大于第一凸模(1)的第一通孔,以供第一凸模(1)穿过;
第二工位处:凹模(2)的第二工位上设有压预制锥形沉头孔模孔(22),压预制锥形沉头孔模孔(22)上对应设置有前端带有圆台的第二凸模(11);第二工位上还设有用于压紧坯料(10)的板状第二压边圈(31);第二压边圈(31)中心开设有直径大于第二凸模(11)直径的第二通孔,以供第二凸模(11)穿过;
第三工位处:凹模(2)的第三工位处为平面;凹模(2)的第三工位上方设有强力压平板(4),强力压平板(4)下部设有圆台(41);圆台(41)和最终锥形沉头孔锥面角度相同;
第四工位处:凹模(2)的第四工位上设有修孔模孔(23);第四工位上方设有圆柱形修孔凸模(5)和第三压边圈(33);第三压边圈(33)的底部设有凸台(330),第三压边圈(33)上设有能够供修孔凸模(5)穿过的第三通孔(3300);第三通孔(3300)贯穿凸台(330)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锥形沉头孔连续冲锻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一凸模(1)与冲孔模孔(21)配合,使冲切坯料(10)获得的预孔(101)的孔径大于最终锥形沉头孔的小口直径而小于最终锥形沉头孔的大口直径;第二凸模(11)的圆台角度比最终获得锥形沉头孔的锥面角度小10°-20°;压预制锥形沉头孔模孔(22)的直径比冲孔模孔(21)的最大孔径大,但小于预制锥形沉头孔锥面大口直径,且压预制锥形沉头孔模孔(22)的模孔孔口带有圆角,便于材料流入压预制锥形沉头孔模孔(22)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922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