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硒麦粒食品及其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76844.3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8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孟宪存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奇硒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20 | 分类号: | A01G18/20;A01G18/00;A23L7/10;A23L33/16 |
代理公司: | 长沙心智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3 | 代理人: | 谢如意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富硒 麦粒 栽培料 菌种 培育 酸碱度 富硒农作物 富硒食用菌 富硒栽培料 菌丝体接种 有机硒含量 保障人体 成品加工 毒副反应 后期处理 生产效率 生态效益 研发生产 混合物 凤尾菇 杏鲍菇 生长 补硒 灵芝 木耳 平菇 蕈菌 香菇 转化 健康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富硒麦粒食品及其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准备栽培料;步骤二、准备菌种;菌种可以是平菇、香菇、杏鲍菇、凤尾菇、木耳或灵芝中的任何一种;步骤三、培养转化;挑选生长旺盛健壮、生长速度快的菌丝体接种至栽培料中,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酸碱度,培养若干天后,获得富硒食用菌;继续培养若干天后,获得富硒麦粒混合物;步骤四、成品加工。本发明能够大力提高富硒蕈菌和富硒栽培料中的有机硒含量,提高生产效率,后期处理简单,避免毒副反应,保障人体健康。从培育富硒农作物的栽培料入手,进而研发生产其他补硒功能的食品和药品,是一条可行的发展途径,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现代农业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富硒麦粒食品及其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硒(Se)在人体中的含量虽少,却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硒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疾病康复、抗癌和抗衰老等功效。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应量与我国的膳食指南”中规定,硒的日必需摄入量成年和少年为50微克,儿童为20(1-3岁)至40(4-6岁)微克,这是必需量的下限。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成人的硒平均摄入量仅26.6微克/日,差不多只及必需量下限的1/2和较好水平的1/10,因此绝大多数人都需要尽快增加硒的摄入量,而且应该终生补硒。
我国曾经用无机硒盐亚硒酸钠防治克山病和大骨节病,获得显著效果。但是用无机硒盐补硒,吸收和利用方面都不理想,摄入量少不起作用,稍微过量就有毒副反应。因此近年都趋向采用有机硒。除高硒地区的农牧产品外,主要利用富含硒元素的菌物和藻类。所谓富硒蕈菌,就是指含硒量大大高于天然食品的食菌或药菌。富硒蕈菌既可作滋补保健食品,又能制成药剂,生产成本不高,而且计量供给的可操作性较好,具有很好的效益。但富硒蕈菌对环境要求高,生产工艺复杂,单一批次产出有限,且富硒蕈菌产出后,生产富硒蕈菌的栽培料往往用作饲料、肥料或者丢弃,而忽略了栽培料的价值,导致资源浪费。
因此亟待开发一种新的富硒农作物培育方法,能够大力提高富硒蕈菌和富硒栽培料中的有机硒含量,提高生产效率,后期处理简单,避免毒副反应,保障人体健康。从培育富硒农作物的栽培料入手,进而研发生产其他补硒功能的食品和药品,是一条可行的发展途径,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新的富硒麦粒食品及其培育方法,能够大力提高富硒蕈菌和富硒栽培料中的总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减少无机硒,富硒蕈菌和富硒栽培料人体均可直接食用,避免毒副反应,保障人体健康,提高培育效率,便于扩大生产,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富硒麦粒食品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备栽培料
S1:麦粒脱皮,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使麦粒表皮脱落,对脱皮后的麦粒进行除尘、除杂;
S2:麦粒筛选,对麦粒进行筛选,选择个大饱满的麦粒;
S3:麦粒晾晒,将脱皮筛选后的麦粒进行自然晾干;
S4:麦粒清洗,将晾晒后的麦粒用清水洗净,然后浸入清水中浸泡3-24h,浸泡后的麦粒再用清水洗净;
S5:麦粒煮熟,将浸泡清洗后的麦粒煮熟;
S6:制备栽培料:每1000kg的栽培料中包括如下重量比的原料组分:煮熟后的麦粒10%-50%、菊芋粉5%-20%、玉米芯5%-20%、石灰0.1%-2%、石膏0.1%-2%、硫酸镁0.05g-0.5g、质量浓度为1wt%-5wt%的亚硒酸钠水溶液0.05g-5g,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0wt%-65wt%,混合,搅拌均匀;
S7:装袋灭菌,将搅拌均匀后的栽培料分装成袋,高温高压灭菌;
步骤二、准备菌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奇硒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奇硒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68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