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化镍-泡沫镍复合锂金属负极集流体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75850.7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17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坚;朱建峰;孙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66 | 分类号: | H01M4/66;H01M4/8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氮化 泡沫 复合 金属 负极 流体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化镍‑泡沫镍复合锂金属负极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取需要规格的泡沫镍材料,清洗并干燥后待用;2)将步骤1)清洗并干燥后的泡沫镍置于放电等离子体反应炉中,之后对反应炉抽真空并持续通入反应气体;3)放电产生等离子体轰击泡沫镍,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在泡沫镍表面反应生成氮化镍层,得到所述的氮化镍‑泡沫镍复合锂金属负极集流体。本发明利用等离子体的刻蚀效应以及含氮粒子的高化学活性,在泡沫镍表面生成一层具有亲锂性氮化镍,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氮化镍与锂发生反应,促进锂金属的均匀沉积,且制备过程易控制,得到的负极集流体为三维结构,电化学性能显著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氮化镍-泡沫镍复合锂金属负极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属于能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与能源技术息息相关,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近年来,随着化石能源的过度开发和全球气候变暖等气候问题不断严重,能源和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锂离子电池是最具研究前景的二次电池,本身具有诸多的优势,包括:能量密度大、安全性能好、充放电循环寿命长、自放电低等优异的特点,已经成为了动力电池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但是石墨负极因为其理论容量低(只有372mAh/g),已逐渐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电子器件的需求,而金属锂负极具有理论比容量高(3860mAh/g)、低的密度(0.534g/cm3)和低的电压窗口(-3.04V vs.标准氢电极)等优点,而广泛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尤其是作为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时,可以极大地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被认为是下一代二次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
尽管有以上诸多优点,锂金属作为电池的负极材料的时候,仍然有许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主要有:锂金属的电位为-3.04V(和标准氢电极相比),性质十分活泼,这表明锂金属会和大部分电解液反应,形成一层固体电解质薄膜(SEI膜),而在充放电过程中,SEI膜十分容易破裂,导致电解液的不断消耗,导致电池的库伦效率的降低;在充放电的过程中,伴随着锂的沉积和脱出,会导致不均匀的锂生长,最终导致锂枝晶的形成,枝晶不断生长最终刺破隔膜,导致电池短路,引发安全事故。在循环的过程中,由于枝晶的断裂,容易造成“死锂”,进一步降低电池的循环寿命。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进而抑制枝晶的生长,提高锂金属负极的循环稳定性,让其能应用于二次电池中,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大需求。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氮化镍-泡沫镍复合锂金属负极集流体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通过放电等离子体放电,将工作气体中的氮气和氢气电离,产生高能粒子轰击泡沫镍表面,对泡沫镍进行刻蚀和氮化,过程易控制,得到的负极集流体相比于传统锂金属块体负极,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降低了电流密度显著提高锂负极的电化学性能。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氮化镍-泡沫镍复合锂金属负极集流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取需要规格的泡沫镍材料,清洗并干燥后待用;
2)将步骤1)清洗并干燥后的泡沫镍置于放电等离子体反应炉中,之后对反应炉抽真空并持续通入反应气体;
3)放电产生等离子体轰击泡沫镍,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在泡沫镍表面反应生成氮化镍层,得到所述的氮化镍-泡沫镍复合锂金属负极集流体。
其中:
步骤1)所述的清洗并干燥后待用中,清洗是指依次用丙酮、盐酸和酒精或去离子水超声清洗,烘干是指50~150℃条件下烘干60~300min。
所述的盐酸的浓度为1~5mol/L,优选为2mol/L;超声清洗的时间为1~30min,优选为5min。
步骤2)所述的对反应炉抽真空中,反应炉的真空度为1~500Pa,优选为150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58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