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芳烃的流化床反应-再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75250.0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17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汪哲明;周伟;肖景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9/44 | 分类号: | B01J29/44;B01J29/40;B01J29/46;B01J29/90;B01J38/02;B01J38/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芳烃 流化床 反应 再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制备芳烃流化床的反应‑再生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流化床工艺在用于芳烃生产时,存在催化剂的芳构化活性衰减快、催化剂消耗量大以及芳烃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积碳催化剂不完全再生、再生催化剂上保留以催化剂重量百分比计0.11~1.5%wt积碳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流化床生产芳烃的工业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芳烃的流化床反应-再生方法。
技术背景
芳烃(其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分别称为B、T以及X,三者统称BTX)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芳烃主要来源于催化重整和蒸汽裂解副产裂解汽油(接近90%)—石油路线,来自煤炭路线的仅为10%左右。从能源分布来看,我国缺油、少气但是富煤,对外原油依赖度已经超过50%,这已威胁到国家能源安全。而且石油资源日趋枯竭,石油价格长期高位震荡,这使得以石油路线为主的能源化工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因而开发代替石油路线生产芳烃的新技术势在必行。从资源丰富的煤基甲醇直接转化制取芳烃,对于缓解芳烃的短缺、提高甲醇下游产品的附加值、延长煤化工和天然气化工产业链,都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中国专利CN1880288A等报道了以甲醇为原料,催化剂为负载Ga与La组分的ZSM-5分子筛为催化剂,在压力0.1-3.5MPA,反应温度380-500℃,甲醇体积空速为0.1-10.0h-1,N2空速为:120-800h-1的反应条件下,液相产品中的芳烃含量达70%。
中国专利CN101204969报道了一种循环流化床甲醇制芳烃的装置,催化剂为Zn、Ag、Mo、Pt、Au等金属修饰的含硅、铝以及磷组分分子筛催化剂,BTX的选择性仅为40%左右。
中国专利CN101550051B报道了一种提高甲醇芳构化催化剂选择性的工艺与催化剂方法,该专利披露在反应压力0.1~0.5Mpa,反应温度350~500℃,原料体积空速0.1~10h-1以及N2的体积空速为120~800h-1的条件下,芳烃的选择性55~70%。
研究表明,通常在450℃以上,通过工艺参数的调节,如氧气含量、停留时间以及再生时间等,积碳催化剂可实现完全再生。再生温度低于450℃,则积碳催化剂上的碳很难再生干净。积碳催化剂再生后的碳含量为零,为理论上意义上的完全再生。但实际上,由于实验检测条件限制(如检测气氛或设备释放的微量的CO2的污染等)以及仪器的检测误差,通常再生催化剂上的积碳含量小于0.1%即可视为完全再生。再生温度,是影响积碳催化剂的碳是否再生完全或再生干净的最重要的参数。
再生温度,也是影响催化剂水热稳定性最重要的工艺参数。提高再生温度,虽然可以缩短催化剂的再生时间,但是,高温下,催化剂的水热脱铝速率也会显著增加。硅铝分子筛为芳构化催化剂的关键活性组分。在高温再生条件下,积碳催化剂的再生所释放出水蒸汽,是导致分子筛发生水热骨架脱铝、发生永久性水热的失活最重要的原因。研究表明,较高的再生温度,催化剂的水热失活速率很快。为了弥补催化剂活性的下降,将不得不加大新鲜的补加量与补加速率,从而导致催化剂的消耗量大、芳烃生产的成本增加。
专利CN105913454A报道一种催化剂的反应再生工艺,再生催化剂最终的碳含量小于0.1%。为了保证工业催化剂快速完全再生,再生温度通常需要超过650℃,并且催化剂再生时间明显有所增加。因此,高温长时间再生,将导致催化剂水热脱铝的加剧,催化剂活性衰减加剧。
综上所述,现有流化床芳构化反应-再生过程中,存在芳构化活性衰减快、催化剂消耗量大以及芳烃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现有流化床芳构化催化剂芳构化活性衰减快、催化剂消耗量大及芳烃生产成本高、再生条件苛刻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制备芳烃的流化床反应-再生方法,该方法用于流化床芳构化催化剂再生时,具有催化剂活性衰减慢、催化剂消耗量小以及芳烃生产成本低、再生条件不苛刻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52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