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调节位置的铝合金支撑座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275249.8 | 申请日: | 2018-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0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苍南县亿家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M11/04 | 分类号: | F16M11/04;F16M11/08;F16M11/18;F16M11/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主体 转轴 高度调整装置 铝合金支撑座 可转动 转动腔 动力配合 固定装置 旋转装置 左右对称 灵活的 齿轮 螺丝 左端 电机 灵活 | ||
1.一种具有调节位置的铝合金支撑座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高度调整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固定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旋转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调节位置的铝合金支撑座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整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左右对称的第一转动腔,所述第一转动腔内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一转轴,左侧的所述第一转轴左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转轴右端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下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后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后端通过皮带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腔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螺纹腔,所述第一螺纹腔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二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下端与所述第一套筒固定连接且可转动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一套筒内设置有第二螺纹腔,所述第一螺纹腔下侧内壁内设置有上下贯穿且与所述第二螺纹腔对齐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螺纹腔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下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通孔内且可上下滑动的螺纹杆,所述第一通孔外侧连通设置有阵列排布且开口向下的第一凹槽,所述螺纹杆上靠下侧位置固定连接有阵列排布且延伸至所述第一凹槽内的支撑块,所述第一螺纹腔靠近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与所述支撑块固定连接的限位块,所述第一螺纹腔之间内壁内设置有辅助升降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调节位置的铝合金支撑座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辅助升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螺纹腔间内壁内的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且左端带有齿形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动腔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滑动腔,所述第二滑动腔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内固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滑动腔上侧连通设置有第二转动腔,所述第二电机上端动力配合连接有上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转动腔内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上端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四齿轮,所述第二滑动腔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另一端延伸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二滑动腔后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前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设置有前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滑动腔内且可与所述第四齿轮相啮合的第五齿轮,所述第三凹槽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三转动腔,所述第五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下端延伸至所述第三转动腔内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下端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六齿轮,所述第六齿轮后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七齿轮,所述第七齿轮后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七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一传动腔内且可转动的第六转轴,所述第一滑动腔左侧连通设置有第四转动腔,所述第四转动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块左端齿形相啮合的第八齿轮,所述第八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一传动腔内的第七转轴,所述第七转轴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内部分与所述第六转轴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内部分通过皮带动力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调节位置的铝合金支撑座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上侧可转动的第一工作块,所述第一工作块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下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左侧内壁内固设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五凹槽内的丝杆,所述第五凹槽内左右对称设置有下端与所述丝杆螺纹配合连接且上端延伸至所述第四凹槽内并可左右滑动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夹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调节位置的铝合金支撑座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工作块下端且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式固定连接的第八转轴,所述第一滑动腔外侧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环形槽,所述第八转轴位于所述第一滑块内部分外侧连通设置有与所述环形槽相连通的环形孔,所述第八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延伸穿过所述环形孔且延伸至所述环形槽内的第九齿轮,所述环形槽右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六凹槽,所述第六凹槽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九齿轮啮合配合连接的第十齿轮,所述第十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二转动腔内的第九转轴,所述第九转轴下端固定连接有左端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配合连接的第十一齿轮,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本装置工作时,将物品放置于第四凹槽内,打开第三电机,第三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带动第四滑块相互靠拢,第四滑块带动固定夹块靠拢将物品夹紧固定,其次,打开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第四转轴转动,第四转轴带动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带动第十一齿轮转动,第十一齿轮带动第九转轴转动,第九转轴带动第十齿轮转动,第十齿轮带动第九齿轮转动,第九齿轮带动第八转轴转动,第八转轴带动第一工作块转动可以第一滑块第九齿轮度调整角度,当高度不够时,打开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左侧的第一转轴转动,左侧的第一转轴带动左侧的第二齿轮转动,左侧的第二齿轮转动带动左侧的第三齿轮转动,左侧的第三齿轮带动左侧的第二转轴转动,左侧的第二转轴带动右侧的第二转轴转动,右侧的第二转轴带动右侧的第三齿轮转动,右侧的第三齿轮带动右侧的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一套筒转动,第一套筒转动带动螺纹杆向下滑动,螺纹杆带动第一凹槽以及限位块向下滑动将装置顶起,使装置升高,第二凹槽向下滑动带动第三滑块下滑,第三滑块下滑带动第二滑块下滑,第二滑块下滑带动第四齿轮下滑,当第二凹槽下滑至最下端时,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打开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第四转轴转动,第四转轴带动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带动第五齿轮转动第五齿轮带动第五转轴转动,第五转轴带动第六齿轮转动,第六齿轮带动第七齿轮转动,第七齿轮带动第六转轴转动,第六转轴带动第七转轴转动,第七转轴带动第八齿轮转动,第八齿轮转动带动第一滑块向上滑动,第一滑块带动第一工作块向上滑动使装置继续升高,此时若感觉角度不合适可以手动进行第二次调整,最后,当需要将本装置复位时,先打开第二电机使第一工作块下滑复位,再打开第一电机使螺纹杆复位,螺纹杆复位后第四齿轮与第十齿轮恢复啮合,打开第二电机使第一工作块恢复到最初的角度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苍南县亿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苍南县亿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524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型计算机机箱减震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调节位置的铝合金支撑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