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于碳素钢与合金钢加工的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274150.6 | 申请日: | 2018-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3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 发明(设计)人: | 曾广胜;陈一;孟聪;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2F1/00 | 分类号: | B22F1/00;B22F3/22;B22F3/10;B22F5/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肖宇扬 |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硬质合金 合金钢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聚乙烯蜡 碳素钢 制备 钨粉 加工 脆性 冲击韧性 二氧化硅 高温阶段 高压成型 科学配比 真空高温 注塑成型 碳化硅 碳化钨 碳原子 氧化锰 料坯 耐磨 耐温 镍粉 铁粉 铜粉 钛粉 钴粉 分解 生产 | ||
1.一种适于碳素钢与合金钢加工的硬质合金,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通过以下原料制备得到:聚乙烯蜡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30-75份、钴粉和铁粉15-30份,钨粉15-20份,镍粉3.0-5.0份,铜粉6.0-9.0份,二氧化硅3.0-5.0份,氧化锰0.1-0.3份,除渣剂、球化剂2.0-4.0份,成型剂5.0-8.0份;其中,聚乙烯蜡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质量比为1:2-4,钴粉和铁粉的质量比为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于碳素钢与合金钢加工的硬质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钴粉的粒径为0.5-1.5μm,所述铁粉的粒径为3.0-5.0μm,所述钨粉的粒径为2.0-5.0μm,所述镍粉的粒径为6.0-7.0μm,所述铜粉的纯度为超细铜粉,铜粉的粒径为1-100nm,所述二氧化硅的粒径为50-90nm,所述氧化锰的粒径为8-12μm。
3.一种由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适于碳素钢与合金钢加工的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称取钴粉、铁粉、钨粉、镍粉、铜粉混合球磨,球磨后的混合粉末真空干燥过筛制得混合粉末一;
(2)将聚乙烯蜡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加入无水乙醇中,水浴加热并不断搅拌至溶解,倒入步骤(1)制备的混合粉末一,持续水浴加热和搅拌至溶剂蒸发,形成粘稠料浆;
(3)将步骤(2)制得粘稠料浆和二氧化硅、氧化锰、除渣剂、球化剂、成型剂混合,置入注塑机进行注塑成型,得注塑坯;所述注塑机的注射温度为320-400℃、注射压力为80-120Mpa,模具温度为90-120℃;将料浆真空干燥、过筛,制得混合粉末二;
(4)将干燥好的混合粉末二放入捏合机中,保持温度130-150℃,密炼1.5-2.5h,然后模压成块;将料块在真空状态下,加温到1400-1500℃,保持2-3h进行烧结;
(5)缓慢降温到1100-1200℃,保温1.0-1.5h,同时外加超声波作用,超声波强度2.2-3.5KW/m2,使材料分散均;然后快速冷却到800-900℃,保温1.2-1.5h;然后急速冷却到600-680℃,保温1.8-2.5h,然后放入0-4℃的水中急速冷却至常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适于碳素钢与合金钢加工的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真空干燥的真空度为-0.5-0.3Pa,干燥温度为200~25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适于碳素钢与合金钢加工的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渣剂主成分为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所述二氧化硅含量73%-75%,所述三氧化二铝含量15%-18%,余量为微量元素和杂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适于碳素钢与合金钢加工的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剂为橡胶、聚乙烯蜡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聚乙二醇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适于碳素钢与合金钢加工的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烧结为阶段性升温,具体步骤为:
Y1.预热阶段:将温度升到500-550℃,升温速率为60-75℃/min,保温0.5-0.8min;
Y2.低温烧结阶段:将温度升到1000-1100℃,升温速率为110-130℃/min,保温2.0-2.5min;
Y3.高温烧结阶段:将温度升到1200-1300℃,升温速率为110-120℃/min,保温1.5-2.0min。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适于碳素钢与合金钢加工的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的缓慢降温的冷却速度为8-10℃/min,所述快速冷却的冷却速度为20-30℃/min,所述急速冷却的冷却速度为40-50℃/min。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适于碳素钢与合金钢加工的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烧结在氮气的保护气氛下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业大学,未经湖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415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