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产液剖面测试管柱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273726.7 | 申请日: | 2018-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9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霞;姜广彬;刘永顺;张化强;周景彩;吕芳蕾;田浩然;崔晓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7/047;E21B33/126;E21B17/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董庆田 |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剖面 测试 管柱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液剖面测试管柱,管柱包括油管,还包括分支多通道接头、旁通管柱、连续管、举升管柱,所述分支多通道接头开设地层流体举升通道、连续管通过通道,所述地层流体举升通道上端与连续管通过通道连通,地层流体举升通道下端口连接举升管柱,所述连续管通过通道上端口连接油管,连续管通过通道下端口连接旁通管柱上端口,所述连续管自上而下依次穿过油管、分支多通道接头的连续管通过通道、旁通管柱,所述连续管外壁与旁通管柱内壁之间设置内密封机构。本发明完成油井各层段的生产情况测试,为油井后期采取工艺措施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该工艺管柱下入简单,地面调节生产参数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产液剖面测试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产液剖面测试管柱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进行,由于油层的不均质性以及开采措施不当等原因,油井出水问题不断加剧。了解油层的产出情况,包括产液量、含水率、压力、温度等,是对油井采取封堵、增产等措施的依据。
目前,直井的产液剖面测试的方法很多,但水平井产液剖面测试方法不多,一边生产一边测试的方法更少,且测试成果的可靠性仍需提高。
专利200510098286.2,一种井下分层取样和测试的方法,公开了一种井下分层取样测试方法,利用电缆携带井下丢手测试管柱,并锚定在相应测试层段位置,然后用电缆或钢丝携带将带有测试仪器的取样测试器下入井下丢手测试管柱内进行测试和取样,再利用电缆下入打捞器起出取样测试器和井下丢手测试管柱,更改测试器的类型,重复操作可进行不同参数的测试;打捞井下丢手测试管柱,并置于其余目的层段,重复操作可实现不同层段的测试。该技术在测试多个层段时,需要反复起下管柱,工序相当繁琐,测试周期较长。
专利200810137499.5,机采水平井预置式产液剖面测试方法及专用测试井口装置,公开了一种机采水平井预置式产液剖面测试方法及专用测试井口装置。井内预置连接电缆的井下测试仪器和生产管柱,利用井下牵引器将井下测试仪器牵引到测试目的层段进行产液剖面测试。该种测试方法井口装置复杂,测试电缆容易损伤,由于牵引器力量有限,而电缆在油套环空的摩擦力较大,测试仪器在井下移动困难。
专利201710495932.1公开了一种连续管拖动测试仪器在举升管柱内部不断上提实现测试的工艺方法,可以实现生产状态下的产液剖面测试。该工艺是连续管拖动测试仪器在举升管柱的内部运动,复合举升泵采取射流泵或气举泵,举升部件置于油管轴线的一侧环形空间上,空间受限,举升部件容易发生堵塞等现象,且在地面难以实现生产参数的调节。同时,该工艺的举升管柱包含外密封段,自封封隔器,管柱下入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液剖面测试管柱和方法,该测试管柱能在油井生产状态下,完成油井各层段的生产情况测试,为油井后期采取工艺措施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该工艺管柱下入简单,地面调节生产参数方便。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产液剖面测试管柱,包括油管,还包括分支多通道接头、旁通管柱、连续管、举升管柱,所述分支多通道接头开设地层流体举升通道、连续管通过通道,所述地层流体举升通道上端与连续管通过通道连通,地层流体举升通道下端口连接举升管柱,所述连续管通过通道上端口连接油管,连续管通过通道下端口连接旁通管柱上端口,所述连续管自上而下依次穿过油管、分支多通道接头的连续管通过通道、旁通管柱,所述连续管外壁与旁通管柱内壁之间设置内密封机构。
所述连续管下端连接测试仪器,所述测试仪器为存储式测试仪器或直读式测试仪器;当测试仪器为直读式时,所述连续管内部穿设电缆。
所述举升管柱为举升泵机构。
所述分支多通道接头内部开设通过孔,通过孔使所述地层流体举升通道、连续管通过通道径向贯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37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供电温控方法
 - 下一篇:离子液体诱导的羟基磷灰石多级纳米棒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