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湿度环境的室内VOCs净化材料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72555.6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95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赵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恒利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02;B01J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521000 广东省潮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湿度 环境 室内 vocs 净化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高湿度环境的室内VOCs净化材料及制备方法。该方法先制备高孔隙率和吸附性的酚醛气凝胶,然后制备银掺杂的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再利用六氯环三磷腈与双酚AF的聚合反应生成疏水性的环交联型聚磷腈微球,在微球形成过程中,使光催化剂均匀分散于微球表面,微球均匀负载于气凝胶表面,制得用于高湿度环境的室内VOCs净化材料。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发明制备的室内VOCs净化材料,通过将光催化剂负载于超疏水表面上,可以降低水分子与VOCs的竞争性吸附,提高VOCs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从而提高光催化降解VOCs的效率,特别适合用于高湿度环境下的室内VOCs吸附及降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净化材料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高湿度环境的室内VOCs净化材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VOCs是一类重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包括烃类、芳烃类、醇类、醛类、酮类、脂类、胺类和有机酸等,最常见的主要有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等。室内VOCs直接影响人体的身体健康,是评价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室内VOCs等污染物的净化技术主要有:吸附净化技术、离子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生物净化技术、植物净化技术等。上述各种单一净化技术,虽然在某些污染物的去除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由于室内污染物来源广,种类多,各种净化技术受限于自身的局限性,必须进行综合使用各种技术,将多种技术融合,取长补短,才能彻底解决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在室内空气净化材料应用中,室内空气环境,如湿度等,也是影响空气净化效率的重要因素。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410197756.X公开了一种高效去除VOCs催化材料的配方及其制备工艺。该高效催化材料配方特征在于:由高比表面积生物基活性炭载体、非贵金属催化组分、氧化钛纳米管催化组分及高分子聚合物模板助剂所组成。该发明的缺陷是制得的催化材料在高湿度环境下的对VOCs的吸附能力下降明显,导致催化降解效率降低明显。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611008094.2公开了一种除气态污染物的空气净化材料,以吸附材料为载体,载体上负载有二氧化钛,锰氧化物和还原态贵金属,其中,二氧化钛的负载量为吸附材料质量的0~60%;锰氧化物的负载量为吸附材料质量的0.1~10%;还原态贵金属的负载量为吸附材料质量的0.01~1%,还原态贵金属选自铂、钯、金、银中的至少一种。但该发明制得的空气净化材料在高湿度环境下,受水分子影响,吸附和催化降解空气中VOCs等污染物的效率较低。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制备的室内VOCs净化材料,虽然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及吸附能力,但由于水分子与VOCs的竞争性吸附,降低了空气净化材料对VOCs的吸附及降解效果,不适合用作高湿度环境下的室内VOCs净化材料,因此开发一种可在高湿度环境下高效净化室内VOCs的复合材料,有着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可见,现有技术制备的室内VOCs净化材料,虽然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及吸附能力,但由于水分子与VOCs的竞争性吸附,降低了空气净化材料对VOCs的吸附及降解效果,不适合用作高湿度环境下的室内VOCs净化材料。针对这种情况,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高湿度环境的室内VOCs净化材料及制备方法,通过将光催化剂负载于超疏水表面上,可以降低水分子与VOCs的竞争性吸附,提高VOCs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从而提高光催化降解VOCs的效率,特别适合用于高湿度环境下的室内VOCs吸附及降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高湿度环境的室内VOCs净化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室内VOCs净化材料制备的具体步骤如下:
(1)将间苯二酚、甲醛、无水碳酸钠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密封并置于烘箱中进行凝胶化反应,制得酚醛湿凝胶,然后采用叔丁醇反复置换出湿凝胶中的液体及中间产物,进一步进行冷冻干燥,制得高孔隙率和吸附性的酚醛气凝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恒利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恒利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25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疏水性沸石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脱硫脱硝吸收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