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辐射区域的警戒和防护布置结构及警戒和防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71927.3 | 申请日: | 201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5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杜昕;夏建刚;张国堂;李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12 | 分类号: | G08B21/12;G01J5/0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张克勤 |
地址: | 7351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释红外检测 辐射源 危险区域 警戒 防护 警告 报警装置 布置结构 辐射区域 防辐射 屏蔽罩 工业射线检测 安全区域 关闭开关 关联装置 急停开关 监管手段 依次布置 辐射 提示 外围 | ||
1.一种辐射区域的警戒和防护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布置的安全区域(2)、警告区域(3)和危险区域(4),所述安全区域(2)与警告区域(3)之间设有安全标识线(7),安全区域(2)设有通往外界的第一隔离门(11),危险区域(4)与警告区域(3)之间由隔离墙(8)分隔开,隔离墙(8)上设有第二隔离门(12),辐射源(5)位于危险区域(4)内,辐射源(5)外围设有防辐射屏蔽罩(6),在警告区域(3)内设有第一热释红外检测装置(9)和第一报警装置(13),所述第一热释红外检测装置(9)和第一报警装置(13)相连,在危险区域(4)内设有第二热释红外检测装置(10),所述第二热释红外检测装置(10)与辐射源(5)关联装置的急停开关或/和防辐射屏蔽罩(6)的关闭开关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区域的警戒和防护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危险区域(4)内设有第二报警装置(15),所述第二报警装置(15)与第二热释红外检测装置(10)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辐射区域的警戒和防护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警告区域(3)内设有第一语音提示对讲装置(14),所述第一语音提示对讲装置(14)与第一热释红外检测装置(9)相连,在危险区域(4)内设有第二语音提示对讲装置(16),所述第二语音提示对讲装置(16)与第二热释红外检测装置(10)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辐射区域的警戒和防护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释红外检测装置(9)和第二热释红外检测装置(10)均与监控室内的告警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辐射区域的警戒和防护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释红外检测装置(9)和第二热释红外检测装置(10)分别与不同颜色的告警灯相连。
6.一种辐射区域的警戒和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依次布置安全区域(2)、警告区域(3)和危险区域(4),在安全区域(2)与警告区域(3)之间设置安全标识线(7),在安全区域(2)设置通往外界的第一隔离门(11),在危险区域(4)与警告区域(3)之间建立隔离墙(8),在隔离墙(8)上开设第二隔离门(12),将辐射源(5)置于危险区域(4)内,并在辐射源外围设置防辐射屏蔽罩(6),在警告区域内设置第一热释红外检测装置(9)和第一报警装置(13),将第一热释红外检测装置(9)和第一报警装置(13)相连,在危险区域(4)内设置第二热释红外检测装置(10),将第二热释红外检测装置(10)与辐射源(5)关联装置的急停开关或/和防辐射屏蔽罩(6)的关闭开关相连;
B、当人员进入第一热释红外检测装置(9)所能检测到的警告区域红外检测区域(17)内,第一热释红外检测装置(9)检测到人体红外线的移动,向第一报警装置(13)发送触发信息,启动报警,提醒现场闯入人员离开;
C、当人员进入第二热释红外检测装置(10)所能检测到的危险区域红外检测区域(1)内,第二热释红外检测装置(10)检测到人体红外线的移动,触发辐射源(5)关联装置的急停开关或/和防辐射屏蔽罩(6)的关闭开关,使辐射源(5)立即关闭或/和使防辐射屏蔽罩(6)立即关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辐射区域的警戒和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危险区域(4)内设置第二报警装置(15),将第二报警装置(15)与第二热释红外检测装置(10)相连;在步骤C中,当第二热释红外检测装置(10)检测到人体红外线的移动时,向第二报警装置(15)发送触发信息,启动报警,提醒现场闯入人员离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192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