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快大孔树脂吸附与脱附速度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270561.8 | 申请日: | 2018-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8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 发明(设计)人: | 康登海;周新基;李珣珣;葛大伟;沈鑫鑫;林明明;朱建军;李文建;陈俊明;王金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九九久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20/34 | 分类号: | B01J20/34 |
| 代理公司: |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0 | 代理人: | 葛雷 |
| 地址: | 226407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脱附 大孔树脂吸附 超声波发生器 超声波作用 表面更新 树脂表面 洗脱效果 超声波 树脂柱 脱附液 原装置 树脂 传质 孔道 料液 吸附 平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快大孔树脂吸附与脱附速度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树脂柱上设置超声波发生器;在吸、脱附的过程中打开超声波,超声波作用于树脂,强化树脂表面和孔道中的传质和表面更新,加速吸、脱附平衡。采用本发明后,处理相同体积料液,吸附速度可以达到3.2BV/h,采用相同体积脱附液,脱附流速可以达到1.8BV/h,洗脱效果与原装置相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快大孔树脂吸附与脱附速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技术最早用于废水处理、医药工业、化学工业、分析化学、临床检定和治疗等领域,近年来在我国已广泛用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工作中。与中药制剂传统工艺比较,应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所得提取物体积小、不吸潮、易制成外型美观的各种剂型,特别适用于颗粒剂、胶囊剂和片剂,改变了传统中药制剂的粗、黑、大现象,有利于中药制剂剂型的升级换代,促进了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发展。关于大孔树脂的研究已经很多,研究包括吸附工艺,吸附机理,不少研究者已经开始从构效关系角度开始思考问题。可以认为树脂柱是层层吸附,层层脱附。用树脂吸附处理待处理物其实是一个待处理物在溶液和树脂中平衡的问题,由于树脂的修饰、结构、孔径、孔容等都不一样,因此待处理物在不同的树脂中达到平衡的时间往往相差也比较大。在进行吸附处理时,通常的流速都会控制在0.5~2BV/h,很少会出现流速超过4BV/h的应用场景。相同体积的树脂,树脂对待吸附物的吸附平衡越快,则意味着待处理液流速可以越快,树脂可以越早达到吸附饱和。简言之,吸附平衡越快达到,意味着树脂处理效率越高。若单位时间内处理量一定时,树脂的投资将越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待处理物料的流速大,检维修方便的加快大孔树脂吸附与脱附速度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加快大孔树脂吸附与脱附速度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树脂柱上设置超声波发生器;在吸、脱附的过程中打开超声波,超声波作用于树脂,强化树脂表面和孔道中的传质和表面更新,加速吸、脱附平衡。
所述超声波发生器设置在树脂柱内,且多个超声波发生器设置在树脂柱的不同部位;超声波发生器采用防水胶浇筑成整体,控制部分通过导线接出。
所述超声波发生器设置在树脂柱侧壁孔上,超声波的作用方向为向着树脂;树脂柱侧壁孔与超声波发生器之间的孔隙通过胶水或硅胶密封。
大孔树脂在吸附处理物质的时候需要时间进行平衡,平衡的速度决定了待处理物料的流速,而流速又决定了单位体积树脂在单位时间的处理量,因此越高的平衡速度对应于越高的树脂吸附和脱附效率,树脂吸附脱附的高平衡速度最终会使得项目投资低且设备占地小,检维修也更加方便。
现有技术的树脂柱吸附、解吸苯甲酸母液采用流速分别为2BV/h和0.5BV/h,可以达到理想吸附脱附效果。采用本发明装置后,处理相同体积料液,吸附速度可以达到3.2BV/h,采用相同体积脱附液,脱附流速可以达到1.8BV/h,洗脱效果与原装置相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加快大孔树脂吸附与脱附速度的方法,在树脂柱1填装过程中,每隔一定距离加装若干超声波发生器2。在吸、脱附的过程中打开超声波,超声波作用于树脂,强化树脂表面和孔道中的传质和表面更新,加速吸、脱附平衡。
多个超声波发生器设置在树脂柱的不同部位;超声波发生器采用防水胶浇筑成整体,控制部分通过导线接出。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九九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九九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05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