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气味高抗冲高流动ABS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269298.0 | 申请日: | 2018-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7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 发明(设计)人: | 赵欣麟;王益波;刘万胜;张东梅;李耀波;魏丽娟;范铁军;付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华锦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55/02 | 分类号: | C08L55/02;C08L25/12;C08L83/04;C08K5/098;C08F279/04;C08F2/38;C08F2/02;C08F2/01 |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赵晓宇 |
| 地址: | 12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低气味 制备 除味剂 高抗 硫醇类链转移剂 高分子材料 冲击性能 高抗冲击 挤出造粒 连续本体 熔融混炼 制备过程 质量分数 装置制备 润滑剂 原有的 增容剂 称取 共混 配比 脱挥 流动 计量 保留 | ||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共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气味高抗冲高流动ABS树脂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按质量分数计量主要包括:本体法制备的ABS树脂70%‑85%,SAN树脂15%‑28%,化学除味剂1%‑2%,润滑剂1%‑5%,增容剂1%‑5%。利用连续本体装置制备本体ABS树脂,在制备过程中加入化学除味剂与硫醇类链转移剂发生反应,将本体ABS树脂进行两次脱挥处理,再按配比称取各原料,混合均匀后,熔融混炼、挤出造粒。该方法制备的ABS树脂材料保留了本体ABS树脂原有的高抗冲击性能,同时降低了ABS树脂的气味等级,使得材料兼具冲击性能和低气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共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气味高抗冲高流动ABS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ABS树脂消费市场和应用的重心正在逐步转移,汽车、小家电、3D打印等产业的兴起使ABS树脂市场格局呈现新的变化。随着消费者对自身健康的越发重视,在关注外观和性能的同时,所用材料是否有气味、是否对人有危害成为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
根据所释放气味的不同物质,可选用气味掩盖法、物理吸附法、化学反应法、脱挥烘干法、气提法和脱挥萃取工艺法等多种方法,其中最基本的方法为物理吸附法和化学反应法,但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脱挥烘干法和气提法发展较为迅速。
物理吸附法是利用大量的空洞对任何产生气味或其他挥发份的小分子进行吸附,理论上来说有可能对产生气味问题的各个方面都有一个理想的效果。目前常用的物理吸附剂包括活性炭、硅胶、凹凸棒、黏土矿物体系、分子筛、沸石、硅灰石和膨润土等。
专利CN103232700A使用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具有比表面积大的多孔结构特点的硅藻土作为物理吸附剂,与ABS树脂、PC树脂、抗氧剂和润滑剂进行共混,硅藻土不仅起到填充材料增强的作用,还因为多孔结构吸附了树脂中存在的小分子,降低了ABS树脂的气味;专利CN105237940A将二氧化钛与偶联剂混合均匀,得到改性二氧化钛,将ABS树脂、改性二氧化钛、活性炭、抗菌剂混合均匀后混炼造粒,由于少量偶联改性的二氧化钛,显著地提高了二氧化钛与ABS树脂的界面结合力,提高抗菌能力,降低ABS树脂的气味。
然而,在实际的应用当中,吸附剂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当ABS树脂达到一定温度时,被吸附剂吸附的产生气味的物质又会被解吸出来,不能达到从根本上除去难闻气味的问题。并且他们都是亲水型吸附剂,即他们在吸附树脂材料中的挥发性小分子和有机化合物的同时,也会不可避免的连同体系周围存在的水分一并吸附,从而可能造成材料在后续成型加工时表面出现诸如“水花”“银纹”等较为严重的加工问题。
化学反应法是指一些能与有气味小分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与小分子反应,产生分子链大、在一般环境中不能挥发出来的另一种化合物,从而消除气味。但化学反应除味剂往往对ABS树脂的力学性能会产生一定影响。
专利US6297307中公开了一种气味改进的ABS树脂合金模塑物,通过添加一种氧化锌、氧化镁以及至少一种环氧化合物的混合物,这种方法虽然可以降低气气味等级,但是这些添加物对ABS树脂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冲击强度有很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气味高抗冲高流动ABS树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为一种低气味高抗冲高流动ABS树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以下各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的:
所述的本体ABS树脂采用四台串联平推流反应器制备。
本体ABS树脂的橡胶含量9%-14%,苯乙烯含量35%-65%,丙烯腈含量15%-25%,溶剂含量20%-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华锦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方华锦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692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