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耳机装置、语音处理系统和语音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69025.6 | 申请日: | 201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89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童伟峰;张亮;李倩;王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15/22 | 分类号: | G10L15/22;G10L15/04;G10L25/7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喻嵘;夏东栋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机 装置 语音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耳机装置、语音处理系统和语音处理方法。所述耳机装置包括:发声相关信号采集模块,其配置为采集与耳机装置的佩戴者发声相关联的信号;语音活性检测模块,其配置为接收来自发声相关信号检测模块的信号,并检测所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存在语音;第一麦克,其配置为采集语音信号;以及关键字检测模块,其配置为:在所述语音活性检测模块检测到所接收的信号中存在语音的情况下,接收来自第一麦克的语音信号并基于所接收的语音信号执行关键字检测。该耳机装置、语音处理系统和语音处理方法能够以较低功耗实现关键字的检测乃至语音识别。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耳机装置、语音处理系统和语音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包括无线双耳蓝牙耳机在内的各种智能耳机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无线双耳蓝牙耳机为例,其因双耳通话和双耳立体声音乐播放功能带给用户的良好听觉享受,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为了向用户提供更便利的使用体验,语音助手也开始应用于智能耳机。另外,带语音助手的智能耳机通常功耗较高,对于语音的识别也不够准确。
发明内容
提供了本公开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需要一种耳机装置和语音处理方法,其能够以较低功耗准确地分析和识别语音。还需要一种语音处理系统,该语音处理系统能够将本公开的耳机装置和与其配合使用的终端(例如智能终端和/或云端)上的语音处理模块囊括在内,通过彼此之间的协作,进一步提高语音的分析准确度同时降低两者的功耗。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耳机装置,其中,所述耳机装置包括:发声相关信号采集模块,其配置为采集与耳机装置的佩戴者发声相关联的信号;语音活性检测模块,其配置为接收来自发声相关信号检测模块的信号,并检测所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存在语音;第一麦克,其配置为采集语音信号;以及关键字检测模块,其配置为:在所述语音活性检测模块检测到所接收的信号中存在语音的情况下,接收来自第一麦克的语音信号并基于所接收的语音信号执行关键字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声相关信号采集模块包括以下构件中的至少一种:加速度传感器,其配置为检测所述佩戴者发声引起的振动;以及第二麦克,其配置为采集声音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机装置在所述关键字检测模块检测到关键字的情况下,将所接收的语音信号发送到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声相关信号采集模块为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所述第一麦克为具有存储器的数字麦克,且所述关键字检测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语音活性检测模块检测到所接收的信号中存在语音的情况下,还从所述数字麦克接收在语音活性检测成功以前的预定时间段内的语音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声相关信号采集模块为所述第二麦克,所述第一麦克和所述第二麦克为同一个且均为模拟麦克;以及所述语音活性检测模块由模拟电路构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声相关信号采集模块包括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麦克,所述第二麦克为模拟麦克;所述第一麦克与所述第二麦克为同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关键字检测模块配置为:在所述语音活性检测模块检测到所接收的信号中存在语音的情况下,接收来自第一麦克的语音信号以及来自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的振动信号两者,对两者进行融合,并对融合后的信号执行关键字检测。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案,提供一种语音处理系统,其中,所述语音处理系统包括:根据本公开任何实施例的耳机装置;以及二次关键字检测模块,所述二次关键字检测模块安装在与所述耳机装置通信连接的所述终端上,且配置为:在所述关键字检测模块检测到关键字的情况下,根据来自所述耳机装置的语音信号再次进行关键字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包括智能设备和与所述智能设备通信连接的云端,所述语音处理系统还包括语音识别模块,所述语音识别模块分布于所述云端,且所述语音识别模块配置为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根据来自所述耳机装置的语音信号进行语音识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690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