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驱动电路单元、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68929.7 | 申请日: | 201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433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张盛东;黄杰;廖聪维;雷腾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G09G3/3266 | 分类号: | G09G3/3266;G09G3/3225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郭燕;彭家恩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电路 单元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驱动电路单元、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可以应用于AMOLED显示器、TFT‑LCD器等。本申请中的驱动电路单元可以满足AMOLED像素电路多类型扫描信号的要求,通过采用分离式输入结构,形成分离的双自举节点,解决了时钟馈通效应导致的不同自举节点之间的电荷耦合问题,抑制了薄膜晶体管漏电导致的自举节点电压下降,使输出扫描信号的脉冲形状更加完整且具有对称、较短的上升下降时间。再通过引入反馈晶体管,在晶体管阈值电压为负时,低电平维持节点仍能维持高电平,把输出端扫描信号维持在相应的低电平。本申请的驱动方法可以提高AMOLED像素电路的电学性能,使得AMOLED显示器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驱动电路单元、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因具有高亮度、高发光效率、宽视角和低功耗等优点,近年来被人们广泛研究,并迅速应用到新一代的显示器件当中。OLED显示的驱动方式可以为无源矩阵驱动(Passive Matrix OLED,PMOLED)和有源矩阵驱动(Active Matrix OLED,AMOLED)。无源矩阵驱动成本低廉,但是其由于交叉串扰而不能实现高分辨率的显示,且无源矩阵驱动电流大、OLED的使用寿命短。相比之下,有源矩阵驱动方式在每个像素上设置数目不同的晶体管作为电流源,避免了交叉串扰,所需的驱动电流较小,功耗较低,使OLED的寿命增加,可以实现高分辨的显示,也更容易满足大面积和高灰度级显示的需要。AMOLED显示阵列是由简单的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及有机发光元件的像素构成,相比传统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FT-LCD,Thin film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line display)技术,AMOLED技术具有色彩饱和度高、对比度高、响应时间短和功耗低等优势。此外,AMOLED技术有利于实现柔性显示,能够覆盖更广的应用范围。
集成栅极驱动(GOA,Gate on array)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TFT-LCD中。相比于传统的栅驱动芯片(Gate driver IC)驱动方式,GOA技术减少了工艺生产过程的绑定(bonding)工序,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且有利于缩窄边框。同样的道理,GOA技术也可以应用于AMOLED显示中。但是,AMOLED所需要的驱动信号较为复杂,传统的GOA电路难以提供所要求的信号。这主要是因为,与TFT-LCD的显示原理不同,AMOLED是基于电流驱动模式的显示器件。在长时间的发光过程中,AMOLED显示器存在着阳极电压漂移以及发光效率下降的问题。同时,由于工艺和电压应力等因素,AMOLED的背板像素电路存在着迁移率、阈值电压等参数不均匀或者漂移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像素电路必须采用复杂的结构和时序来进行补偿改善,进而保证AMOLED显示器的稳定性和均匀性。但为了使应用AMOLED技术的显示器具有窄边框,每个集成栅极驱动单元需要产生多个扫描信号。现有技术中的集成栅极驱动单元在产生多种复杂信号时存在自举节点的自举能力不足或者漏电的问题,尤其在阈值电压偏负时,低电平维持节点的漏电问题较严重。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驱动电路单元、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驱动电路单元,包括:
输入模块(21)、驱动上拉模块(22)、自举节点下拉模块(23)、输出下拉模块(24)和低电平维持模块(25);还包括:
第一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一时钟信号(CLK1);
第二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二时钟信号(CLK2);
第三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三时钟信号(CLK3);
第四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第四时钟信号(CLK4);
第五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一复杂时钟信号(CLKW);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689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