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横向贯通结构的双体船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267544.9 | 申请日: | 2018-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4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 发明(设计)人: | 郭昂;倪其军;侯小军;张京坤;陈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3B1/12 | 分类号: | B63B1/12 |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聂启新 |
| 地址: | 21408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横向贯通 双体船 翼型结构 片体 两边 备用 船舶技术领域 船体纵向 船身 中空的 管系 空船 船体 穿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横向贯通结构的双体船,涉及船舶技术领域,该双体船在两边片体之间设置翼型结构的横向贯通结构,中空的横向贯通结构可以使得连接两边片体中的泵的管系从内部穿过,从而实现两边片体中泵的共用和备用,翼型结构能够有效的降低对航行时的船身阻力造成的不利影响,这一采用翼型结构的横向贯通结构的双体船形式,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加船体的总横强度,降低空船质量,友好的解决泵的共用和备用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船体纵向姿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横向贯通结构的双体船。
背景技术
双体船具有较小长宽比、较大甲板面积以及双片体的结构形式,因而具有更好的耐波性、操纵性和舒适性。但目前的双体船通常具有以下几个问题:
1、双片体的结构形式的受力情况较为复杂,为了保证总横强度的要求,船体结构多为横骨架式,且片体和连接桥的箱型强框结构构件尺寸会非常大,使得空船重量增加,这对于对重量格外敏感的小水线面双体船尤为不利。
2、大部分的船用泵组和管系位于其两侧的片体内,由于泵的吸入高度能力有限,一侧片体中的泵无法跨越连接桥从另一侧片体中吸入油水,从而使得双体船的泵组通常按照左右片体分别考虑,且独立配置,无法实现共同使用或相互备用,加之规范对于某些船用泵的冗余性的要求,使得双体船的泵组配置是同吨位单体船的近两倍,从而提高了初期投资成本和后期维护保养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针对上述问题及技术需求,提出了一种具有横向贯通结构的双体船,该双体船可以友好的解决左右片体内泵组和管系的备用和共用问题,很大程度上增强船体的总横强度,降低空船重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横向贯通结构的双体船,该双体船包括左片体、右片体和连接桥,左片体和右片体平行设置,左片体和右片体的顶部分别与连接桥的底部的两侧焊接固定在一起,左片体和右片体中分别设置有泵,该双体船还包括横向贯通结构,横向贯通结构的两端分别与左片体和右片体的侧部垂直连接并进行刚性固定,且支撑点分别位于左片体和右片体的强框结构处,内设肘板环向支撑;横向贯通结构的剖面呈翼型结构,横向贯通结构的内部中空,横向贯通结构的内部分别与左片体和右片体的内部贯通,分别与左片体和右片体中的泵相连接的管系从横线贯通结构的内部穿过。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横向贯通结构的内部设置有衬板和横向隔板,衬板和横向隔板分别垂直于横向贯通结构的剖面设置,衬板设置在横向贯通结构的前缘处并贴合横向贯通结构的内壁设置,横向隔板与翼型结构的翼弦垂直,横向隔板分别与翼型结构的上弧线和下弧线的内侧壁固定。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横向贯通结构的内部还设置有间隔设置的纵向隔板,每个纵向隔板均平行于横向贯通结构的剖面设置,纵向隔板与横向贯通结构的内侧壁以及衬板和横向隔板固定;纵向隔板上开设有减轻孔,分别与左片体和右片体中的泵相连接的管系从减轻孔中穿过。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横向贯通结构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水密盖,左片体和右片体分别通过水密盖与横向贯通结构相互水密。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横向贯通结构的纵向倾角与双体船的纵向姿态相匹配。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双体船中包括3-5个横向贯通结构,横向贯通结构沿着船身间隔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横向贯通结构的双体船,这一采用翼型结构的横向贯通结构的双体船形式,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加船体的总横强度,降低空船质量。中空的横向贯通结构可以使得连接两边片体中的泵的管系从内部穿过,从而实现两边片体中泵的共用和备用,在满足船用泵的冗余性的要求的基础上减少泵的总数量。这一横向贯通结构会一定程度上增加航行时的船身阻力,而采用翼型结构能够有效的降低这一不利影响,且在船体设计之初,根据重量重心的分布可以通过调整翼型的纵倾角度改善船体纵向姿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675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行车二档预控中接头齿轮变速箱
- 下一篇:一种船体布局自适应的三体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