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消纳的多目标电力系统源荷互动优化调度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265170.7 | 申请日: | 2018-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99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 发明(设计)人: | 马明;汪宁渤;董海鹰;何世恩;贠韫韵;韩旭杉;吕清泉;马彦宏;韩自奋;李晓虎;丁坤;李津;王定美;周强;张健美;王明松;陈钊;赵龙;周识远;黄蓉;张金平;张艳丽;张睿骁;张珍珍;高鹏飞;张彦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兰州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46;H02J13/00 |
| 代理公司: | 兰州泽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2207 | 代理人: | 陈超 |
| 地址: | 73007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多目标 电力系统 互动 优化 调度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消纳的多目标电力系统源荷互动优化调度方法,调度框架以电网调度中心为核心,电源侧根据来水、机组、运行特性以及风光资源的预测,向电网调度中心上报各自发电计划,调度中心根据电源侧及负荷调整信息,编制发布负荷预测曲线,并制订当前各类电源发电计划及高载能企业的用电计划,再经潮流、电网稳定计算进行安全校核后,向电源侧、负荷端发送用电计划,负荷侧根据用电计划向高载能企业发布投入或切除指令,实现源、荷双侧的协调优化运行。本发明整合源、荷双侧资源参与电网运行,协调分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以及常规水电、火电资源和高载能负荷,通过源荷协调和资源优化分配达到源荷双侧协调调度增效,减小弃风弃光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消纳的多目标电力系统源荷互动优化调度方法,属于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优化调度。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由于全球变暖等因素导致的环境问题,以及能源短缺的局面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对风能以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此外,在电力网络难以到达的岛屿以及偏僻的地方,新能源发电有着独天得厚的优势。
大规模的风力和光伏发电会给电力系统运行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同时其随机性和可调性较弱等特点也给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优化调度带来新的挑战。引入储能设备解决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波动性与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之间的矛盾,而储能设备是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研究中一个很大的难题。
在实际中需要常规机组提供备用和频繁调峰,这种方式降低了电力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使得系统运行成本上升。众多的高载能企业对供电质量的依赖比较小,对新能源的有功输出的波动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因此若使高载能企业与风电及光伏发电以及常规电源进行源-荷互动优化,将实现一部分新能源的就地消纳,可一定程度上减少电力系统运行成本,同时也会减轻新能源的“弃风弃光”现象,但是,现有技术中未见好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计及新能源消纳的多目标电力系统源荷互动优化调度方法,实现一部分新能源的就地消纳,可一定程度上减少电力系统运行成本,同时也会减轻新能源的“弃风弃光”现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能源消纳的多目标电力系统源荷互动优化调度方法,其中源荷互动优化调度的调度框架是,以电网调度中心为核心,电源侧根据来水、机组、运行特性以及风光资源的预测,向电网调度中心上报各自发电计划,而调度中心根据电源侧以及负荷调整信息,编制发布负荷预测曲线,并制订当前各类电源发电计划,以及当前高载能企业的用电计划,再经过潮流计算、电网稳定计算进行安全校核后,向电源侧发布用电计划,并向负荷端发送用电计划,负荷侧根据用电计划向高载能企业发布投入或切除指令,实现源、荷双侧的协调优化运行。
进一步的,所述源荷互动优化调度的调度原则是,新能源优先上网,火电机组带基荷稳定运行,梯级水电、高载能负荷协调承担调节任务,建立多目标源荷互动调度模型,调度模型包括,
一、以最大化消纳新能源为原则建立式(1)的模型:
式(1)中,E1表示风光消纳量;t=1,2,...NT为调度时段数,q=1,2,...Nw、j=1,2,...Nv表示风电与光伏发电基地的个数;Pwqt表示第q个风力发电基地在第t时段内所发功率,Pvjt表示第j个光伏发电基地在第t时段内所发功率;
二、以系统运行成本最低为原则建立式(2)的模型:
minE2=C1+C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兰州交通大学,未经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兰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651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高比例分布式光伏配电网的分区方法
- 下一篇:配电线路选型方法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