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TBA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264039.9 | 申请日: | 2018-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7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信伟;王俊英;徐会青;李杰;王海洋;刘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01J29/80 | 分类号: | B01J29/80;B01J37/08;B01J37/02;B01J37/03;B01J37/18;C07C29/74;C07C29/92;C07C31/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tba 精制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叔丁醇精制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不同分子筛掺杂的活性炭载体;(2)制备多元金属改性的复合载体;(3)在复合载体上负载非贵金属和助剂,制得催化剂。所述催化剂对TBA原料中的低碳醇、多元醇、有机过氧化物、有机酸酯等杂质具有优异的脱除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TBA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环氧丙烷是除了聚丙烯和丙烯腈以外的第三大丙烯衍生物,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聚醚多元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碳酸丙烯酯和丙二醇的生产,是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食品、烟草、医药及化妆品等行业。
目前环氧丙烷生产技术主要有:氯醇法、共氧化法、直接氧化法。氯醇法工艺的环保缺陷导致该路线已逐渐退出市场。新建项目主要考虑共氧化法及直接氧化法。共氧化法包括:乙苯共氧化法(PO/SM),异丁烷共氧化法(PO/TBA、PO/MTBE),异丙苯氧化法(CHP)。国内中海壳牌25万t/a PO装置及中石化镇海28.5万t/a PO装置采用PO/SM法技术。烟台万华和南京金陵亨斯迈新材料有限公司建有两套装置,都采用了亨斯迈公司的PO/MTBE专有技术,规模均为24万t/a PO和75万t/a MTBE。
PO/MTBE联合装置包括:异丁烷氧化、丙烯环氧化、产物分离提纯、叔丁醇(TBA)精制、MTBE合成等单元过程。其中,环氧化反应后的TBA物料中含有有机酸酯、过氧化物等杂质,会对后续的MTBE合成造成不利影响。因此,TBA进入MTBE合成单元之前,要通过精制除去杂质。但是,国内在TBA精制方面的研究还处于空白。
TBA精制技术的开发,是PO/MTBE技术中一项重要的配套内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有利于加快国内在PO/MTBE技术方面的开发进度,掌握关键步骤的核心技术,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
来自于PO/MTBE联合装置的TBA原料中含有多种杂质,其中有机酸酯杂质包括:甲酸叔丁酯(TBF)、甲酸异丁酯(IBF),有机过氧化物杂质包括: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二叔丁基过氧化物(DTBP),低碳醇类杂质包括:甲醇、丙醇、丁醇等,还有乙二醇、丙酮等杂质。这些杂质对下游工艺会产生负面作用,因此在进入下游工艺之前,必须要进行处理,脱除杂质。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叔丁醇精制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对TBA原料中的低碳醇(甲醇、丙醇、丁醇)、多元醇(乙二醇)、有机过氧化物(TBHP、DTBP)、有机酸酯(TBF、IBF)等杂质具有优异的脱除能力;催化剂中增加了低碳醇和乙二醇的重整中心,可将低碳醇和乙二醇转化为H2和CO2。
一种TBA精制催化剂,以催化剂的重量为基准,非贵金属氧化物的含量为0.1~20wt%,优选为5~15 wt%,所述非贵金属为Cu、Fe、Zn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Cu;助剂氧化物的含量为0.05~10 wt%,优选为0.5~6 wt%,所述助剂为La、Zr、Ce、Mn、Nb、Sb、Sn、Sm中的一种或几种;余量为复合载体;所述复合载体以重量计,氧化钴的含量为0.01~2 wt%,优选为0.1~1.5 wt%;氧化镍的含量为0.1~15 wt%,优选为1~8 wt%;氧化铝的含量为0.05~6wt%,优选为0.1~3 wt%;五氧化二磷的含量为0.005~5 wt%,优选为0.05~0.5 wt%;HZSM-5的含量为1~10 wt%,优选为3~6 wt%;NaA的含量为0. 5~5 wt%,优选为2~5 wt%;余量为活性炭。
上述催化剂中,所述助剂为La和Zr,氧化镧/氧化锆的摩尔比为0.005~50,优选为0.1~5。
上述催化剂中,所述催化剂250~350℃的酸量为0.1~10 mmol/g;优选为0.1~2mmol/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640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