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固定底座式车轮型坐式健身设备的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63223.1 | 申请日: | 201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77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兰;袁方;强国章;王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国兰 |
主分类号: | A63B22/00 | 分类号: | A63B22/00;A63B22/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 |
地址: | 262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固定 底座 车轮 型坐式 健身 设备 使用方法 | ||
1.一种医用固定底座式车轮型坐式健身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健身设备包括健身底座(1)、坐式健身支撑架(2)和圆环形转动支撑体(3);所述坐式健身支撑架(2)整体位于圆环 形转动支撑体(3)的内部范围,且通过支撑固定件(4)与下面的健身底座(1)相连接;同时, 健身底座(1)的上端为圆弧形卡口(5),使其圆环形转动支撑体(3)的下端位于圆弧形卡口 (5)中,使其外沿面(6)与圆弧形卡口(5)接触,并通过圆弧形卡口(5)对圆环形转动支撑体 (3)进行卡位和支撑;
所述坐式健身支撑架(2)具有下支撑端(7)、前左支撑端(8)和后右支撑端(9);其中,下支撑端(7)的端部设置有大转动轮(10),并通过大转动轮(10)与圆环形转动支撑体(3)的内侧面(24) 接触;前左支撑端(8)水平对应于圆环形转动支撑体(3)的内侧面,后右支撑端(9)呈后上方 斜向对应于圆环形转动支撑体(3)的内侧面,且前左支撑端(8)和后右支撑端(9)的端部分 别设置有一个小接触滚轮(11),并通过对应的小接触滚轮(11)与圆环形转动支撑体(3)的 内侧面接触;所述大转动轮(10)和小接触滚轮(11)的外沿分别形成有卡槽,当与圆环形转 动支撑体(3)的内侧面(24)相接触时,通过卡槽与内侧面(24)实现卡接;
所述坐式健身支撑架(2)上还设置有具备转动手柄(12)的健身手动转动轮(13)、辅助张紧转动轮(14)、靠背(15)和健身坐垫(16);大转动轮(10)、健身手动转动轮(13)、辅助张紧转动轮(14)之间通过皮带连接并张紧;
所述靠背(15)整体固定在后右支撑端(9)上;其中,靠背(15)上还通过弹簧设置有吸汗式健身背层 (17);所述坐式健身支撑架(2)还连接有两道在健身时用于放置人体腿部的护腿槽(18);护 腿槽(18)由铝合金制成,其护腿槽(18)的内侧填充有橡胶或海绵层(22);
所述坐式健身支撑架(2)上还设置有具有吸汗功能的护胸软板(19);
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先将所述健身设备整体定位在地面上,当人员进入坐式健身支撑架(2)上后,坐在健身坐垫(16)上,背部靠在靠背(15)处,双腿置于健身坐垫(16)对应的护腿槽(18)内;双手用力转动转动手柄(12),由转动手柄(12)带动健身手动转动轮(13)转动;与此同时,在辅助张紧转动轮(14)的张紧作用下,健身手动转动轮(13)通过皮带带动大转动轮(10)转动;由于大转动轮(10)与圆环形转动支撑体(3)的内侧面(24)接触,所以大转动轮(10)转动会驱动圆环形转动支撑体(3)在健身底座(1)上缓慢转动;同时,由于大转动轮(10)和小接触滚轮(11)自身的外沿分别具有卡槽,当与圆环形转动支撑体(3)的内侧面(24)接触时,能够卡在内侧面(24)上,同时大转动轮(10)和小接触滚轮(11)与圆环形转动支撑体(3)接触也能防止圆环形转动支撑体(3)歪斜;通过双手用力转动转动手柄(12),能够起到健身手臂的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医用固定底座式车轮型坐式健身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式健身支撑架(2)上还设置有防护照明护顶(20),防护照明护顶(20)为弧形塑料制成,其下表面用于安装健身照明灯具,防护照明护顶(20)的两端为翻折形连接端(21),并通过两端 的翻折形连接端(21)实现与前左支撑端(8)、后右支撑端(9)连接;
其中,两端的翻折形连接端(21)在与前左支撑端(8)、后右支撑端(9)连接时采用叉形连接件(2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医用固定底座式车轮型坐式健身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形转动支撑体(3)的内侧面、外沿面分别为耐磨橡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医用固定底座式车轮型坐式健身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健身底座(1)、坐式健身支撑架(2)、圆环形转动支撑体(3)的主体材质采用以Mn和Cr合金元素 组成的高锰合金钢顺磁性材料,其重量百分含量如下:C:0.8-0.9%;Si:0.8-0.9%;Cr:2- 3%;Mn:8-10%;S:≤0.02%;P:≤0.05%;余量为F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国兰,未经杨国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6322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