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碳纤维管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62309.2 | 申请日: | 2018-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4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孙其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市润琦碳纤维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32 | 分类号: | B29C70/32;B29B15/12;B29C70/54;B29L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化炉 碳纤维复合材料 固化 成型 新型碳纤维 浸入 溶液工艺 缠绕模 缠绕成型工艺 固化工艺 碳纤维管 真空状态 真空泵 溶剂 去除 缠绕 转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碳纤维管加工工艺,包括配溶液工艺、浸入溶液工艺、缠绕成型工艺和固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纤维管加工工艺,具体步骤为:S1、将溶液配好后放置于容器内;S2、将碳纤维复合材料浸入配好的溶液内使得其材料表面完全蘸有溶液;S3、将蘸有溶液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缠绕在缠绕模芯上,通过缠绕模芯转动使得其成型;S4、将成型后的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固化炉内进行固化,本发明通过在固化的过程中首先在恒温为150°的固化炉中固化一小时后,再将固化炉降温至室温,同时将固化炉中利用真空泵形成真空状态再次固化一小时,使得彻底去除溶剂,避免影响其成型后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碳纤维管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碳纤维管又称碳素纤维管,也称碳管,碳纤管,是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预浸入苯乙稀基聚脂树脂经加热固化拉挤(缠挠)而成。在制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模具生产出各种型材,如:不同规格的碳纤维圆管,不同规格的方管,不同规格的片材,以及其它型材:在制作过程中也可以包3K进行表面包装美化等等。
现有的碳纤维加工工艺为:配溶液、浸入溶液、缠绕成型、固化工艺、现有的工艺在固化的过程中存在着无法彻底将溶剂去除的情况,从而影响成型后管道的强度,同时在缠绕成型的工艺中,不具备对不同功能的管道进行分类缠绕,从而无法节省碳纤维原料,造成了一定的成本浪费,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碳纤维管加工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管加工工艺,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现有的工艺在固化的过程中存在着无法彻底将溶剂去除的情况,从而影响成型后管道的强度,同时在缠绕成型的工艺中,不具备对不同功能的管道进行分类缠绕,从而无法节省碳纤维原料,造成了一定的成本浪费的问题。
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碳纤维管加工工艺,包括配溶液工艺、浸入溶液工艺、缠绕成型工艺和固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纤维管加工工艺,具体步骤为:
S1、将溶液配好后放置于容器内;
S2、将碳纤维复合材料浸入配好的溶液内使得其材料表面完全蘸有溶液;
S3、将蘸有溶液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缠绕在缠绕模芯上,通过缠绕模芯转动使得其成型;
S4、将成型后的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固化炉内进行固化。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溶液为苯乙稀基聚脂树脂溶液。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胶纸和缠绕模芯为可拆卸式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化的时间为1-1.5h。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化为恒温温度条件为15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S4步骤中的固化炉外安装有真空泵。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缠绕模芯的转速为310m/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的新型碳纤维管加工工艺,通过在固化的过程中首先在恒温为150°的固化炉中固化一小时后,再将固化炉降温至室温,同时将固化炉中利用真空泵形成真空状态再次固化一小时,使得彻底去除溶剂,避免影响其成型后的强度。
2.本发明的新型碳纤维管加工工艺,通过在对不同功能的管道进行分类,垂直支撑的管道通过缠绕多层垂直纹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使得垂直支撑强度达到后对横向进行缠绕达到包裹效果即可,减少横向的缠绕,从而达到能够提供足够的强度的同时节约成本。
3.本发明的新型碳纤维管加工工艺,在缠绕模芯上缠绕上防胶纸,使得防止在缠绕的过程中,碳纤维复合材料上带有的树脂溶液粘附在缠绕模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市润琦碳纤维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滁州市润琦碳纤维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623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