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新媒体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服务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261261.3 | 申请日: | 2018-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92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 发明(设计)人: | 陈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6F16/29 | 分类号: | G06F16/29;G06F16/2455;G06F16/24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爱普纳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19 | 代理人: | 王玉松;怀春颖 |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媒体 中国 震动 参数 区划图 服务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新媒体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服务系统,该系统包括智能终端、中心服务器、数据库和后台管理服务器,所述智能终端包括地理位置获取模块、展示模块、计算模块,所述中心服务器包括匹配检索模块,所述后台管理服务器用于实现对抗震设防信息的管理;该服务系统覆盖了地震动参数区划的快捷搜索、查询、计算、管理、存储、更新等多个环节,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的贯彻实施提供了智能、便捷、高效的一体化服务,同时,也能够服务于市县基层防震减灾部门的人防、物防、技防等能力建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服务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新媒体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服务系统。
背景技术
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已于2016年6月1日正式实施,其将抗倒塌作为编图的基本准则,不仅是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计的依据,同时也是国家各类规划和应急救援设施建设的安全要求,为全面提高我国的抗震设防能力提供了法律保障和科学依据。新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主要包含“两图两表”,“两图”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两表”指《场地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和《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调整系数表》。与2001年颁布的第4代地震区划图GB 18306—2001相比,新一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采用了多种科学的创新性方法,技术上充分吸纳了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研究资料;使用上采用“土层影响双参数调整”技术方法,并提出“四级地震作用”的概念,其基础资料更扎实,技术依据更加充分,科学认识更加全面,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工程适用性。面对诸多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贯彻实施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对使用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只借助于纸质的国标文本和图件查阅参数,即便目前已精细到乡镇级别,仍无法实现具体工程场址设防参数的快捷、准确取值;特别是对于新版区划图使用“双参数调整”获取四级地震作用下五类场地地震动参数的技术方法,虽然市县防震减灾的技术力量和人才队伍在不断加强,但对新方法的具体实施仍存在较大疑惑。鉴于此,相关用户迫切需要一套针对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特点的工具或信息服务平台,来解决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迅速发展,基于Andriod、iOS等平台的开发应用程序Application,简称APP具有更高的实用性,能够为行业和大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服务。《防震减灾规划2016—2020年》强调了要强化信息化支撑,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拓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应用。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涉及大量与地理位置有关的信息,人们从传统纸质媒介获取信息往往需要耗费巨大的工作量,而信息存储、查询、搜索、定位、批量审核、标准化信息录入、图形绘制、数据统计、可视化展示等恰恰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强项。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简单,注重用户体验,移动互联网可以使传统媒介所提供的应用与增值服务化身为1个图标,直面用户。近年来,防震减灾领域涌现了大批基于智能终端的服务应用,如“地震速报”APP、“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地震科研助手”、“地震公众服务”及其他微博、微信等公共服务,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防震减灾信息服务的需求,
但是如何实现“四级地震作用”、“土层影响双参数调整”等技术进行无纸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处理成为了现有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新媒体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服务系统。
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新媒体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服务系统,该系统包括智能终端和中心服务器,所述智能终端包括:
地理位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场地的地理位置,并发送给中心服务器;
展示模块,用于接收中心服务器传输的地震动参数,并展示在地图界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612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