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薄膜包装制品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260462.1 | 申请日: | 2018-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0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 发明(设计)人: | 姚雪容;施红伟;李娟;张韬毅;刘宣伯;郑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8L23/08 | 分类号: | C08L23/08;C08J5/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孙向民;廉莉莉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聚乙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薄膜 包装 制品 | ||
1.一种聚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聚乙烯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
(1)10-30wt%的聚乙烯A组分,以组分(1)-组分(4)的总重量为基准;其中,所述聚乙烯A组分含有一种或多种具有如下参数的聚乙烯树脂An,所述聚乙烯树脂An的聚合压力小于150 MPa,聚合温度小于200℃,共聚单体选自丙烯、1-丁烯、1-己烯和1-辛烯中的一种或多种,共聚单体含量为0.1-1mol%;所述聚乙烯树脂An的密度为0.952-0.970 g/cm3,在190℃,2.16kg载荷下测定的熔融指数为1.0-4.0 g/10min;
(2)10-30wt%的聚乙烯B组分,以组分(1)-组分(4)的总重量为基准;其中,所述聚乙烯B组分含有一种或多种具有如下参数的聚乙烯树脂Bn,所述聚乙烯树脂Bn的聚合压力小于150 MPa,聚合温度小于200℃,共聚单体选自丙烯和/或1-丁烯,共聚单体含量为0.5-5mol%;所述聚乙烯树脂Bn的密度为0.910-0.940 g/cm3,在190℃,2.16kg载荷下测定的熔融指数为0.2-2.5 g/10min;
(3)40-70wt%的聚乙烯C组分,以组分(1)-组分(4)的总重量为基准;其中,所述聚乙烯C组分含有一种或多种具有如下参数的聚乙烯树脂Cn,所述聚乙烯树脂Cn的聚合压力大于150 MPa,聚合温度大于200℃,且不含有共聚单体;所述聚乙烯树脂Cn的密度为0.890-0.930 g/cm3,在190℃,2.16kg载荷下测定的熔融指数为0.2-2.5 g/10min;
(4)0.01-3wt%的有机挥发性分子V,以组分(1)-组分(4)的总重量为基准;其中,所述有机挥发性分子V的分子量为80-20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组合物,其中,以组分(1)-组分(4)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聚乙烯B组分的含量为12-30wt%,所述聚乙烯C组分的含量为40-65wt%,所述有机挥发性分子V的含量为0.1-2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组合物,其中,所述聚乙烯树脂An的密度为0.952-0.965 g/cm3,在190℃,2.16kg载荷下测定的熔融指数为1.5-2.5 g/10min;所述聚乙烯树脂Bn的密度为0.915-0.938 g/cm3,在190℃,2.16kg载荷下测定的熔融指数为0.5-2.2 g/10min;所述聚乙烯树脂Cn的密度为0.910-0.925 g/cm3,在190℃,2.16kg载荷下测定的熔融指数为0.7-2.0 g/1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乙烯组合物,其中,所述有机挥发性分子V的分子量为90-1000,微溶于水或不溶于水,沸点为120-35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乙烯组合物,其中,所述有机挥发性分子V的不饱和度大于等于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乙烯组合物,其中,所述有机挥发性分子V选自1,8-萜二烯、1,7,7-三甲基二环[2.2.1]庚烷-2-酮、2-异丙基-5-甲基环己醇和1,7,7-三甲基二环[2.2.1]-2-庚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乙烯组合物,其中,所述有机挥发性分子V为来源于食品、药品或化妆品的有机挥发性组分或其衍生物。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乙烯组合物,其中,所述聚乙烯组合物还含有0-2wt%的组分(5)添加剂X,以组分(1)-组分(5)的总重量为基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乙烯组合物,其中,以组分(1)-组分(5)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添加剂X的含量为0.1-1.5wt%。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乙烯组合物,其中,所述添加剂X为抗氧剂和/或成核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6046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导体器件结构的形成方法和焊盘结构
- 下一篇:一种车辆外水切总成及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