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无线充电系统的对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260343.6 | 申请日: | 2018-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87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 发明(设计)人: | 沈骏强;郑坤;王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3/37 | 分类号: | B60L53/37;B60L53/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朱颖;刘芳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无线 充电 系统 对准 方法 装置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无线充电系统的对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方法包括车辆控制单元控制车辆行驶至第一部分上的目标位置处;控制车辆向垂直反射板处行驶;根据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到的垂直反射板的反射信号,确定车位无线充电板与车辆无线充电板当前的第一距离;通过第一摄像头获取车辆当前的第一倒车影像,根据第一倒车影像确定车辆与泊车引导线当前的第二距离;在第一距离大于第一预设值或者第二距离大于第二预设值时,车辆控制单元控制车辆行驶至停车位之外,并重新控制车辆行驶至第一部分上的目标位置处。从而可以保证在任何场景下,车位无线充电板与车辆无线充电板都可以实现对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线充电系统的对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包括接触式充电和无线充电。接触式充电采用插头与插座的金属接触来导电,无线充电则是以耦合的电磁场为媒介实现电能传递。无线充电方式与接触式充电方式相比,一方面,无线充电使用方便安全、无火花、无触电危险、无积尘、无接触损耗、无机械磨损和相应的维护问题,并且无线充电方式可适应多种恶劣环境和天气;另一方面,无线充电便于实现无人自动充电和移动式充电,在保证所需行驶里程的前提下,可通过频繁充电来大幅减少电动汽车所配备的动力电池容量,减轻车体重量,提高能量的有效利用率;并有助于降低电动汽车的初始购置成本,解决其受制于大容量电池的高成本问题,推进电动汽车的市场化。因此,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对于电动车产业有可能是启动整个市场的关键技术之一。
目前,车用无线充电系统大多采用磁共振原理,即通过位于车辆底部的车辆无线充电板(作为接收器)和地面安装的车位无线充电板(作为发射器)共同工作,以实现非接触式充电。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辆无线充电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车位处设置有车位无线充电板,在车位的四个角以及车位无线充电板上均设置有无线微基站,在车辆底部设置有车辆无线充电装置,该装置包括车辆无线充电板11、车辆定位单元12以及车辆控制单元(未示出)。在泊车入位充电时,车辆无线定位单元12发送无线脉冲信号,无线微基站接收该无线脉冲信号,并根据无线脉冲信号计算车辆无线充电装置与车位无线充电板13的相对位置关系,该相对位置关系包括:如图1所示的车辆无线充电装置分别与无线微基站1-4(作为无线单元1-4)以及车位无线充电板13上的无线单元5的距离d1、d2、d3、d4和d5,车辆定位单元12将d1、d2、d3、d4和d5发送给车辆控制单元,车辆控制单元根据获取到的d1、d2、d3、d4和d5实现车位无线充电板与车辆无线充电板的对准,以实现对车辆的充电。
在车位无线充电板对车辆充电之前,实现车位无线充电板与车辆无线充电板的对准至关重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车位无线充电板与车辆无线充电板的对准主要依赖于车辆定位单元与无线微基站之间的无线通信,然而当车辆处于地下停车库等信号不好的地方时,无线微基站与车辆定位单元之间的通信容易中断,从而易造成车位无线充电板与车辆无线充电板无法对准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无线充电系统的对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从而提高车位无线充电板与车辆无线充电板之间对准的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603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