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拉片与料骨拉断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58688.8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770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魏开铧;张田;朱松峰;张国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晋江浔兴拉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8 | 分类号: | B29C45/38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7 | 代理人: | 娄烨明 |
地址: | 362246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断 分离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拉片与料骨拉断分离装置,用于将拉片从注塑件中分离,注塑件包括料骨及通过料柄连接分布于料骨两侧的拉片,其包括机架及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设置于机架上的拉断分离机构和下压机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用于置入拉片及与拉片连接的料柄;拉断分离机构用于使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沿垂直于料骨的方向彼此分离;下压机构用于在分离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时压住料骨,使料骨无法相对于机架位移;该拉断分离装置还设置移入机构和旋转落料机构,使注塑件从移入机构落入拉断分离机构中且在料骨拉断分离后实现翻转完成自动落料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分离效率比人工修剪高,分离品质也较人工更有保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产品与料骨拉断分离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拉片与料骨拉断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注射成型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脱模后的产品连同料头一起,再由人工修剪分离,其缺点是费工费时,效率低;目前也有采用模内热切方式,其缺点是模具成本高,一般适合大批量规模、常年生产情况,针对产量不大且多点浇口的注塑产品不适合,且其分离出来的产品外观不如人工修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拉断分离装置,该拉断分离装置还设置移入机构和旋转落料机构,使注塑件从移入机构落入拉断分离机构中且在料骨拉断分离后实现翻转完成自动落料的技术方案,该拉断分离装置分离效率比人工修剪高,分离品质也较人工更有保证。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拉片与料骨拉断分离装置,用于将拉片从注塑件中分离,所述注塑件包括料骨及通过料柄连接分布于料骨两侧的拉片,其包括机架及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设置于机架上的拉断分离机构和下压机构;
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用于置入拉片及与拉片连接的料柄。
所述拉断分离机构用于使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沿垂直于料骨的方向彼此分离;
所述下压机构用于在分离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时压住料骨,使料骨无法相对于机架位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均适配拉片及与拉片连接的料柄且设有上宽下窄的导入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下压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元件和压块;所述第一驱动元件驱动压块沿垂直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方向运动,用于压住或远离注塑件中的料骨。
进一步地,所述的压块设有第一压头和第二压头;所述第一压头用于压住或远离料骨;所述第二压头用于抵触或远离注塑件中翘起的拉片。
进一步地,所述拉断分离机构包括第二驱动元件、第三驱动元件、将第二驱动元件与第一限位槽连接的第一旋转块和将第三驱动元件与第二限位槽连接的第二旋转块;所述第二驱动元件驱动第一旋转块、第三驱动元件驱动第二旋转块沿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垂直于料骨方向彼此分离。
进一步地,还包括移入机构;所述移入机构包括置物槽、第一托板、第二托板、第一摆杆、第二摆杆、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一顶头和第二顶头;
所述置物槽固接于机架并设于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上方且与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对应;
所述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的一端分别固接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另一端铰接于机架;
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固接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上;
所述第一顶头和第二顶头由第一驱动元件驱动沿垂直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方向运动,分别用于压抵或远离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
所述第一顶头朝第一轴承方向设有向外的第一斜面;
所述第二顶头朝第二轴承方向设有向外的第二斜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晋江浔兴拉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晋江浔兴拉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586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塑件后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环形去除塑胶水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