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光与生物质互补的发电和化学品储能系统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57970.4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7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吴晋沪;赵瑞东;葛元征;秦建光;何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张皓;严彩霞 |
地址: | 266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能系统 化学品 生物质 运行模式 调峰发电 合成单元 发电 可再生能源系统 光发电单元 生物质发电 生物质利用 稳定性调节 波动能力 电力调控 电力运行 高效利用 含碳气体 合成燃料 互补发电 引入系统 并网发电 波动性 电解水 氧储存 储能 电制 氧气 盈余 输出 转化 | ||
1.一种风/光与生物质互补的发电和化学品储能系统,所述储能系统包括:
风/光发电单元,用于由风/光发电产生电力;
电力调控单元,所述电力调控单元分别与所述风光发电单元和与外部电网电连接,用于控制电力输出;
电解水单元,其与所述电力调控单元电连接,接收来自所述电力调控单元2的电力,用于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
氢/氧储存单元,其与所述电解水单元管线连接,用于储存在所述电解水单元3中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
生物质利用单元,其与所述氢/氧储存单元管线连接,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氢/氧储存单元的氧气,用于生物质的物理化学反应;
化学品合成单元,其与所述氢/氧储存单元、所述生物质利用单元以及外部管网管线连接,用于接收分别来自所述氢/氧储存单元4的氢气和来自所述生物质利用单元的含碳气体,合成化学品并将合成的化学品向外部管网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还包括:
调峰发电单元,其与所述氢/氧储存单元、化学品合成单元管线连接并且与所述电力调控单元电连接,用于根据系统电力状态调峰发电并将产生的调峰电力输入所述电力调控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利用单元可以与所述电力调控单元电连接,用于将由所述生物质利用单元产生的电力输入所述电力调控单元2;或者不与所述电力调控单元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储存单元4包括氢气储存罐和氧气储存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利用单元包括但不仅限于富氧燃烧和富氧气化装置;
优选地,所述生物质利用单元还包括发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用于将所述富氧燃烧过程的能量转化为电力输送至所述电力调控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品合成单元合成的产品包括但不仅限于甲烷、甲醇、乙醇、二甲醚、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峰发电单元仅在所述电力调控单元运行在调峰发电模式时启动运行,采用所述氢氧储存单元的氢气或所述化学品合成单元的化学品为燃料发电,并将调峰电力输入所述电力调控单元。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并网发电运行模式,盈余电力运行模式,弃电运行模式和调峰发电运行模式四种,其中所述电力调控单元根据来自所述风/光发电单元输出的电力程序地或人工地控制采取上述四种运行模式之一;
优选地,当来自所述风/光发电单元的电力稳定且满足电网需求时,所述储能系统采取并网发电运行模式,其中,所述电力调控单元接收来自所述风/光发电单元的电力并且输出所述第一电力至外部电网而不再输出所述第二电力;
优选地,当来自所述风/光发电单元的电力稳定但不足以满足电网需求时,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储能系统采取调峰发电运行模式,其中,所述电力调控单元接收来自所述风/光发电单元的电力、来自所述生物质利用单元的电力和/或来自所述调峰发电单元的电力并且输出所述第一电力至外部电网而不再输出所述第二电力;
优选地,当来自所述风/光发电单元的电力稳定但超出电网需求时,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储能系统采取盈余电力运行模式,其中,所述电力调控单元接收来自所述风/光发电单元的电力并同时向外部电网输出所述第一电力和向所述电解水单元输出所述第二电力;
优选地,当来自所述风/光发电单元的电力不稳定,无法并入外部电网时,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储能系统采取弃电运行模式,其中,所述电力调控单元接收来自所述风/光发电单元的电力并仅向所述电解水单元输出所述第二电力而不向外部电网输出所述第一电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5797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