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孔化铁-氮掺杂碳催化剂材料的可循环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55912.8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61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杨石榴;薛晓熠;李华明;袁寿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88 | 分类号: | H01M4/88;H01M4/9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孔 掺杂 催化剂 材料 循环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微孔化铁-氮掺杂碳催化剂材料的可循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可溶性的三价铁源化合物溶于水中形成溶液,在搅拌条件下迅速倒入一定量的含氮聚合物单体,搅拌条件下,氧化聚合一段时间后进行固液分离,收集滤液和湿润固体,无需洗涤和干燥过程;
(b)将步骤a得到的湿润固体与一定量的熔盐充分混合、干燥得到熔盐外包型前驱体;所述的熔盐为锂、钠、钾、镁、钙、铝、锌的氯化物或者锂、钠、钾、镁、钙、铝、锌的氯化物的水合物中的一种或者两种混合物;
(c)将步骤b得到的熔盐外包型前驱体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氩气或者氩气-氢气混合气的惰性气氛下进行800~1000℃高温碳化处理1~3小时得到碳化产物;升温速率为2~10℃/min;
(d)将步骤c得到的碳化产物进行粉碎、酸洗、水洗、干燥处理,得到微孔化铁-氮掺杂碳材料;
(e)将步骤a固液分离得到的滤液与双氧水搅拌混合得到三价铁源溶液,然后重复(a)至(d)过程得到二次铁-氮掺杂碳材料,以此类推,可循环制备不同批次的铁-氮掺杂碳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的可溶性三价铁源化合物为氯化铁、硝酸铁或者氯化铁水合物、硝酸铁水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所述的含氮聚合物单体为吡咯、苯胺、苯二胺或者吡咯衍生物、苯胺衍生物、苯二胺衍生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含氮聚合物单体浓度控制在0.2~1mol/L之间,三价铁源浓度控制在聚合物单体浓度的2~2.5倍;所述的氧化聚合过程是在0~50 ℃范围内磁力或机械搅拌1~5小时,所述的固液分离通过抽滤或低速离心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熔盐与湿润固体之间的质量比控制在5:1~15:1之间;所述的充分混合是通过加入水进行搅拌浸润或者直接研磨或球磨。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所述的粉碎过程使用研磨、碾压或球磨的方式进行;所述的酸洗过程需要用到的酸为盐酸、硫酸、硝酸、醋酸中的一种或混合物,酸溶液浓度在0.1~5 mol/L之间;所述的酸洗和水洗过程是浸泡、搅拌、过滤或离心过程,其中酸洗浸泡、搅拌时间为1~5小时,温度在0~50℃之间;所述的酸洗后的溶液可循环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所述可循环制备过程是将固液分离后的滤液直接与双氧水混合、搅拌得到三价铁源溶液,或者将不同批次循环后的滤液进行混合后与双氧水混合、搅拌得到三价铁源溶液;所述的双氧水为质量分数为30~80wt%的市售双氧水溶液,所需过氧化氢的摩尔量按照滤液中铁离子总摩尔量的0.5~1倍加入。
6.一种微孔化铁-氮掺杂碳催化剂材料,其特征在于,是通过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
7.将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孔化铁-氮掺杂碳催化剂材料用于金属-空气电池、燃料电池、水分解或二氧化碳还原领域的电催化剂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5591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