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交通波理论的左转掉头口距停止线长度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55005.3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59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周君;刘玥;何林;夏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G06F17/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23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交通 理论 左转 掉头 停止 长度 设计 方法 | ||
1.基于交通波理论的左转掉头口距停止线长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采集交通数据,包括交叉口上游150-200米内的测量点处左转车道地点车速、左转车辆高峰小时交通量、左转车辆经过停止线处的车头时距及车辆经过停止线时的地点车速;
(2)根据交通流三参数交通量、速度和密度的关系,计算上游150-200米内测量点处的左转车辆车流密度K1:
其中,Q1为交叉口上游150-200米内的测量点处的交通量,单位:辆/小时;V1为交叉口上游路段运行车速,单位:千米/小时;
(3)依据交通流微观参数车头时距车头间距和车速V2的关系,计算交叉口左转车辆车头间距
其中,V2为车辆经过交叉口停止线处的速度,单位:千米/小时;为车辆起步时第三辆车和第四辆车车头经过停止线的时间间隔,也就是第三辆和第四辆车经过停止线的车头时距,单位:秒/辆;为车辆起步时第三辆和第四辆的车头间距,单位:米/辆;
(4)根据交通流三参数交通量、速度和密度的关系,计算交叉口停止线处左转车辆的车流密度K2:
(5)根据交通流的波动理论计算左转车道停车时产生集结波的波速W1:
车辆停在停止线处等待红灯时,速度为0,此时的交通量Q2也为0,所以集结波的波速W1:
(6)交叉口左转信号灯为非绿灯时,左转车流集结波产生,当交叉口左转信号灯转为绿灯时消散波产生,此时集结波走过的路程是车辆的最大排队长度,由此可得出集结波产生到消散波产生时的时间间隔t1,左转信号灯红灯时间等于相对位置信号灯绿灯时间t相对位置绿灯、同方向直行绿灯时间t直行绿灯及黄灯时间t黄灯之和,即如下公式六:
t1=t相对位置绿灯+t直行绿灯+t黄灯 公式六;
(7)根据交通流的波动理论,当W10,车辆形成集结波的移动方向和车辆的行驶方向相反,即集结波是向车尾方向移动;当左转绿灯亮时,左转车流消散波产生,此时左转车辆集结波掠过的距离就是最大排队长度,即车辆的最大排队长度d:
d=t1*w1 公式七
其中,t1为集结波产生到消散波产生的时间间隔,单位:秒;
(8)为了充分考虑左转车辆排队不受掉头车辆的影响,即掉头车辆在参加排队前直接掉头,左转掉头口距停止线的距离取车流高峰期左转车辆的最大排队长度D,计算公式为:
D=d=t1*w1 公式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交通波理论的左转掉头口距停止线长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用人工计数法采集交通数据,将车辆区分为小汽车、中型车和大型车,并进行分种调查,需要采集的数据有:大、中、小型车各自的驶入量、信号灯周期,对采集的大、中、小型车的各自交通量进行统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交通波理论的左转掉头口距停止线长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采集所述交叉口上游地点车速的步骤包括:
在交叉口上游150-200米内测量点处测量左转车道车辆的地点车速,绘制地点车速统计表,取地点车速的平均值,记为V1,在交叉口停止线处测量左转车辆的地点车速,绘制车速统计表,取地点车速的平均值,记为V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工学院,未经淮阴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5500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