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铁磁极双段箔绕线圈及其绕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54569.5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31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那春龙;彭慧;姚秋华;张蕾;袁双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7/06 | 分类号: | H01F7/06;H01F7/08;H01F41/061;H01F41/076 |
代理公司: | 株洲湘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2 | 代理人: | 吴志勇 |
地址: | 412001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铁 磁极 双段箔绕 线圈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铁磁极双段箔绕线圈及其绕制方法。电磁铁磁极双段箔绕线圈包括铁心、下段线圈、上段线圈、下端子、上端子、串联连接金属板;串联连接金属板固定连接在铁心卡槽内;上段线圈和下段线圈的起始端通过串联连接金属板相连接,上段线圈和下段线圈的收尾端分别连接上端子和下端子。采用能固定在铁心卡槽内的串联金属板,将上段线圈箔带、下段线圈箔带的起始端均焊接在串联连接铝板上,从而实现上段线圈、下段线圈的串联连接。采用本发明,能解决电磁铁双段箔绕线圈串联连接以及两段线圈起头固定的问题,保证双段箔绕线圈顺利绕制,避免出现质量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铁磁极线圈绕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箔绕线圈是以一定厚度的箔带为导体、以宽带状的绝缘材料为匝间绝缘在箔绕机上卷绕形成的卷状线圈。目前,有的电磁铁磁极采取单段箔绕线圈,主要由铁心、箔绕线圈、外端子以及内端子等四部分组成,通常箔带(铝箔或铜箔)厚度在0.1~0.3mm范围内,端子铝板或铜板厚度在1~2mm范围内。在箔绕线圈起头位置,箔带与内端子的铝板(或铜板)焊接在一起,形成箔带与内端子焊接焊缝,并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绕制,匝间设置匝间绝缘。线圈绕制完成后,线圈箔带结尾位置与外端子的铝板(或铜板)焊接在一起,完成线圈绕制。
有的电磁铁磁极采取双段线圈的结构,二段线圈并串联在一起。初步串联连接及起头固定方法主要有如下2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如图1、图2所示,双段箔绕线圈包括铁心1、下段线圈9、串联连接箔带3、上段线圈4、内端子5、外端子6,首先绕制上段线圈,在上段线圈绕制起头位置连接内端子,上段线圈绕制完成后,通过一定长度的箔带(串联连接铝箔3)过渡绕制,从上段线圈收尾位置过渡至下段线圈起头位置,上段线圈通过串联连接铝箔与下段线圈箔带2相连接,然后继续绕制下段线圈,下段线圈绕制结尾位置连接外端子。但在下段线圈绕制过程中,由于铝箔厚度较薄,无法固定,导致下段线圈绕制困难。同时,中间过渡铝箔穿过两端线圈中间间隙,存在匝间短路的风险。
第二种方案:如图3、4所示,起头位置采取箔带翻折的方法实现两段线圈串联连接,将同一条箔带翻折后,翻折处的一端作为下段线圈起头7、另一端作为上段线圈起头8。两端线圈绕制结尾位置分别连接两个端子:内端子和外端子。但在线圈绕制过程,起头固定存在难度,需制作固定工装加以固定,存在绕制难度。
现有双段箔绕线圈串联连接及起头固定的方法使得线圈绕制困难且存在一定质量风险,其方法有待优化。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510215415.5的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压分段箔绕结构和方法,该变压器的低压线圈采用铝箔或铜箔导体材料并采用分段箔绕结构,每个低压线圈分为若干段,且每段的上下两端设置端绝缘,上部和下部的端绝缘之间设置铝箔或铜箔和层间绝缘间隔绕制,最外层设置外绝缘,最内层设置内绝缘,每个段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线圈绕向为左绕向,层间绝缘采用玻璃纤维带,外绝缘和内绝缘采用DMD绝缘材料。申请号为CN201611245518.7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箔绕线圈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多个包扎匝绝缘的金属分箔挂在挂线支架上,各金属分箔经过集线挡板收拢并排成规定的宽度,制成金属箔;S2:通过张力控制器,控制金属箔的张力;S3:使金属箔进入树脂浸润槽,所述树脂浸润槽中内设置定位轮,所述金属箔经由定位轮连接箔绕机的主绕轮,所述树脂浸润槽对金属箔浸润挂树脂;S4:金属箔从树脂浸润槽出来后,对金属箔进行烘干,使金属箔与树脂固化为一个整体;S5:将待绕制的线轴设置在箔绕机的主绕轮上,将层间绝缘纸与金属箔叠合,箔绕机的驱动装置驱动主绕轮转动,所述金属箔及层间绝缘纸缠绕在线轴上制成线圈。以上现有技术,均不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铁磁极双段箔绕线圈及其绕制方法,解决双段箔绕线圈串联连接以及起头固定难的问题,实现双段箔绕线圈的绕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545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钕铁硼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电磁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