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卧式盐穴、建造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252976.2 | 申请日: | 2018-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8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 发明(设计)人: | 徐孜俊;马旭强;陈留平;赵云松;任晓云;谢卫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F17/16 | 分类号: | E21F17/16;B65G5/00 |
| 代理公司: | 常州智慧腾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8 | 代理人: | 赵旭 |
| 地址: | 213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竖井 盐穴 建造 近距离 双井 顶部位置 横向扩大 横向扩张 溶腔 相背 造腔 连通 钻井 应用 施工 | ||
1.一种采用近距离双井建造卧式盐穴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地面中钻井,形成两个间隔开分布的竖井,所述竖井形成为盐穴,所述盐穴具有溶腔,对所述竖井进行造腔;
S2、使两个所述竖井朝着相互靠近的一侧横向扩张,两个所述竖井相对的一侧连通;
S3、分别横向扩大两个所述竖井的相背的一侧;
S4、分别扩大两个所述竖井的中间顶部位置,形成卧式盐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近距离双井建造卧式盐穴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在井口的下方设置生产套管,在所述生产套管内套置造腔外管,在所述造腔外管内套置造腔内管,所述生产套管的上端位于地面上方或者与地面齐平,所述造腔内管的下端低于所述造腔外管的下端,在所述生产套管的内壁与所述造腔外管的外壁之间设有环空间隙,所述间隙处注有保护剂,进行造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近距离双井建造卧式盐穴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在横向扩张的同时持续注入所述保护剂,在两个所述竖井连通后,将两个所述竖井对应的所述造腔外管和所述造腔内管更换为一根造腔管,所述造腔管的下端伸入所述溶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近距离双井建造卧式盐穴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在扩大所述竖井时减少所述保护剂用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近距离双井建造卧式盐穴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在扩大所述竖井的中间顶部位置时,先增多再逐渐减少所述保护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近距离双井建造卧式盐穴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两个所述竖井的井深相差高度不超过10m,两个所述竖井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盐穴的初始高度的比值小于侧溶底角正切值的2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近距离双井建造卧式盐穴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从所述造腔内管注清水并从所述间隙抽取卤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近距离双井建造卧式盐穴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和所述步骤S4中,两个所述竖井分别进行注水和采卤。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近距离双井建造卧式盐穴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剂为氮气或氩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近距离双井建造卧式盐穴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中,对两个所述竖井分别进行声纳测腔,合成得到卧式盐穴的三维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采用近距离双井建造卧式盐穴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地层深度和所述声纳测腔结果,监测所述溶腔的上部顶板的厚度,所述上部顶板的厚度不小于30m。
1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所述的采用近距离双井建造卧式盐穴的建造方法得到的卧式盐穴,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所述竖井,两个所述竖井间隔开设置且相对的一侧相互连通,所述竖井相背的一侧横向延伸,所述竖井的顶部中央向地面方向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卧式盐穴,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盐穴的深度为100m~2000m,物理体积在103m3~106m3,地热温度为25℃~70℃,所述溶腔的直径为40m~120m,高度为60m~400m。
1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采用近距离双井建造卧式盐穴的建造方法得到的卧式盐穴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盐穴用于储气、储油和存储电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5297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