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自由曲面的离轴稀疏孔径两反光学成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51829.3 | 申请日: | 2018-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36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范君柳;吴泉英;陈宝华;蔡达岭;徐益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17/06 | 分类号: | G02B1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自由 曲面 稀疏 孔径 光学 成像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自由曲面的离轴稀疏孔径两反光学成像系统。该稀疏孔径两反光学成像系统包括沿系统光轴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外置入瞳和主反射镜,在外置入瞳的右下方设置有次反射镜,该光学成像系统的焦面位于主反射镜的左上方。主反射镜为球面反射镜,次反射镜为自由曲面反射镜;主反射镜为稀疏孔径结构,由多个分散的子反射镜构成。本发明具有光阑外置、大视场角以及填充因子大的特点,适用于成像光谱仪等空间遥感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稀疏孔径两反光学成像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入瞳外置、大视场、大填充因子的离轴稀疏孔径两反光学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稀疏孔径光学成像系统是由多个子孔径按一定规律排列组合在一起,用来代替一个大孔径区域,由于各个子孔径的口径比单个大口径要小得多,因此稀疏孔径不仅能克服由于光学系统口径太大所带来的一系列困难,而且能获得和大孔径光学系统相当的空间分辨率。稀疏孔径光学成像系统在实际应用时多为两反式望远镜结构(由主反射镜和次反射镜构成),主反射镜由多个小的子镜组合构成。
稀疏孔径光学成像系统的一项重要指标为填充因子,填充因子定义为所有子镜的总面积与包围孔径面积的比值。填充因子是表征稀疏孔径光学成像系统子镜阵列稀疏程度的指标,它的变化会引起光学系统调制传递函数(MTF)和接收像信噪比(SNR)的变化。填充因子越高,系统的光学性能也就越高,接收像的信噪比也越高,因此提高稀疏孔径光学成像系统的填充因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部分的共轴稀疏孔径光学成像系统,由于次反射镜的遮拦,最大填充因子通常在35%左右。此外,由于光学设计的残余误差以及各个子镜的装调误差等因素,地基稀疏孔径光学成像系统的视场角通常只有5弧秒左右(约0.08o),空基稀疏孔径光学成像系统的视场角稍大,但一般不超过0.5o。如观察目标为扩展性目标物,以上视场角均偏小。
此外,稀疏孔径光学成像系统的主镜通常为球面反射镜,即各个子镜均为和主镜曲率半径相同的球面,这样易于子镜的批量生产、测试以及装调。但是主镜的球面面形会给整个系统带来较为严重的球差,因此次镜必须通过增加它的形变才能抵消主镜引入的球差(次镜通常采用面形更为弯曲的扁椭球面)。在此基础上,如果进一步增大视场角,整个稀疏孔径光学成像系统会引入各种轴外像差如慧差、像散等,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会进一步下降。
文献“稀疏孔径望远镜退化图像复原技术研究”([M]孙敬建,2010,硕士毕业论文)公开了一种三子镜稀疏孔径光学成像系统实物装置,该稀疏孔径光学成像系统的填充因子为36.7%,加入施密特校正镜后对角线全视场仅为0.126°。文献“Golay3望远镜系统的设计”([J]光学 精密工程,2011,19(12): 2877-2883)公开了一种Golay3稀疏孔径光学成像系统,该稀疏孔径光学成像系统的主镜同样为球面反射镜,次镜为扁椭球反射镜,加入2块校正镜后,经优化系统全视场为0.3o,填充因子最大为22.2%。
以上的稀疏孔径光学成像系统均为共轴光学系统,由于次反射镜的遮拦,填充因子普遍较小。同时以上系统的主镜均为球面反射镜,均采用了添加校正镜组的方法来提高系统的视场和成像质量,但视场增加有限,而且使用额外的校正镜组尽管会校正轴外像差,增大望远镜视场,但是会给整个稀疏孔径光学成像系统引入色差,从而增加光学系统的结构复杂程度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自由曲面的稀疏孔径两反光学成像系统,是一种离轴、入瞳外置,具有较大视场角和填充因子的稀疏孔径两反光学成像系统,适用于成像光谱仪等空间遥感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自由曲面的离轴稀疏孔径两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稀疏孔径两反光学成像系统包括沿系统光轴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外置入瞳和主反射镜,在外置入瞳的右下方设置有次反射镜,该光学成像系统的焦面位于主反射镜的左上方。所述主反射镜为球面反射镜,所述次反射镜为自由曲面反射镜;所述主反射镜为稀疏孔径结构,由多个分散的子反射镜构成。光线依次经过外置入瞳、主反射镜、次反射镜,聚焦于焦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技大学,未经苏州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518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焦透镜和图像拾取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轻小型大视场低畸变的类同轴五反光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