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管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50581.9 | 申请日: | 2018-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90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町田洋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光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H05K7/20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向勇;宋晓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一种具有注入工作流体的注入口的热管,所述注入口具有位于两个外侧的最外侧金属层、在所述最外侧金属层之间被层叠的中间金属层、由所述中间金属层的相对的壁部和所述最外侧金属层界定的注入通道、及设置在所述壁部上的多孔质体,所述多孔质体具有从所述中间金属层的一个表面侧凹陷的第1有底孔、从所述中间金属层的另一个表面侧凹陷的第2有底孔、及所述第1有底孔和所述第2有底孔进行部分连通而形成的细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对安装在电子设备上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的发热部件进行冷却的装置,热管(Heat Pipe)是众所周知的。热管是一种利用工作流体的相变对热进行传输的装置。
工作流体经由设置在热管上的注入口被注入热管内,之后,注入口的端部被密封。
另外,就便携式电子设备而言,正在进行薄型化,与此相伴地,也需要对所安装的热管进行薄型化。热管的薄型化还会导致用于使工作流体注入的注入口变窄。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146484号
发明内容
然而,在现有的热管中,注入口仅是一种空间状态,并不具有对工作流体进行吸入的功能。为此,一旦注入口变窄,工作流体就难以被稳定地注入内部。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工作流体稳定地注入内部的热管。
本热管是一种具有使工作流体注入的注入口的热管,所述注入口具有:位于两个外侧的最外侧金属层;层叠在所述最外侧金属层之间的中间金属层;由所述中间金属层的相对的壁部和所述最外侧金属层界定的注入通道;及设置在所述壁部上的多孔质体。所述多孔质体具有:从所述中间金属层的一个表面侧凹陷的第1有底孔;从另一个表面侧凹陷的第2有底孔;及所述第1有底孔和所述第2有底孔进行部分连通而形成的细孔。
根据公开的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可使工作流体稳定地注入内部的热管。
附图说明
[图1]对第1实施方式的环路热管进行例示的平面示意图。
[图2]第1实施方式的环路热管的蒸发器及其周围的剖面图。
[图3]对第1实施方式的环路热管的注入口的结构进行例示的图。
[图4]对第1实施方式的环路热管的制造步骤进行例示的图(其1)。
[图5]对第1实施方式的环路热管的制造步骤进行例示的图(其2)。
[图6]对从注入口使工作流体注入的情形进行说明的图。
[图7]对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环路热管的注入口的结构进行例示的图。
[图8]对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环路热管的注入口的结构进行例示的图。
[图9]对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环路热管的注入口的结构进行例示的图。
[图10]对第2实施方式的扁平热管进行例示的平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环路(Loop-type)热管
2 电子设备
5 扁平热管
10 蒸发器
20 凝缩器(冷凝器)
30 蒸气管
40 液管
50 流路(流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光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新光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505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